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符號)表達式,并按要求填空.
(1)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該反應中化學能轉化為 ;
(2)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試劑的水中: ,加熱該液體,液體的顏色最終變為 色;
(3)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 ,化肥“碳銨”應 保存;
(4)實驗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 .
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 | |
專題: | 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即可. |
解答: | 解:(1)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故填:2Mg+O2 (2)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可使石蕊變紅;故答案為:CO2+H2O=H2CO3;紅; (3)化肥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HCO3 (4)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則可知反應物Ca(OH)2、CO2,生成物CaCO3、H2O,故可以書寫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
點評: |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根據反應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能力,化學方程式書寫經常出現的錯誤有不符合客觀事實、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不寫條件、不標符號等.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小明仔細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火焰,發現火焰中不同區域的明亮程度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明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
(1)可燃物的種類及組成會影響火焰的明亮程度.
(2)蠟燭主要由石蠟制成,石蠟是石油煉制后得到的固體物質,主要由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數目不唯一,其化學式通式為CnH2n+2,通式中碳原子數n=18~30
(3)碳氫化合物在常溫時的狀態如表所示
物質名稱 | 化學式 | 常溫時的狀態 |
丁烷 | C4H10 | 氣 |
戊烷 | C5H12 | 液(油狀) |
葵烷 | C10H22 | 液(油狀) |
十八烷 | C18H40 | 固 |
二十四烷 | C24H52 | 固 |
(4)多數碳氫化合物在一定溫度下會分裂為碳原子數較少的碳氫化合物或碳(黑色固體)氫氣.
【實驗探究】
序號 |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Ⅰ | 探究哪一層火焰的溫度最高 | 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s后取出觀察 | / |
Ⅱ | 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的成分 | 點燃一根較粗的蠟燭,取一根一端為尖嘴的玻璃玻璃導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處,然后在尖嘴一端導管口用火柴點燃 | 導管口處出現火焰 |
Ⅲ | 繼續探究焰心中參與燃燒的物質的成分 | 點燃一根蠟燭,用一把帶有手柄的小刀,將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處.一段時間后取出,冷卻.觀察刀尖處的現象 | 冷卻至室溫后,刀尖處有油狀液體和固體物質 |
Ⅳ | / | 用鑷子夾住一片白瓷片,將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內焰處,觀察現象 | 白瓷片表面迅速變黑 |
【分析和討論】
(1)實驗Ⅰ中的實驗現象為 ;
(2)通過實驗Ⅱ,你能分析出焰心處的物質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3)實驗Ⅲ中,冷卻后小刀表面的油狀液體可能是 (填物質名稱),生成油狀液體的原因是 ;
(4)實驗Ⅳ的目的是 ;
(5)分析實驗Ⅳ中的現象,可推斷出蠟燭火焰處的物質中含有 (填物質名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 A. | 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20 | B. | 該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
| C. | 該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個電子 | D. | 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0.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報道,化學家創造出對CO2有較強吸收能力的糖粉狀物質﹣“干水”,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 干水吸收的CO2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 |
| B. |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種物質 |
| C. |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運動 |
| D. | 干水是一種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通過化學啟蒙學習,同學們對組成萬物的基本物質有了一些了解。
(1)現有H、Na、O、Cl四種元素,請選用其中的元素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①自然界最輕的氣體 ;②用于醫療急救的氣體 ;
③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 ;④食鹽的主要成分 。
(2)鈣是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
|
|
①圖26-1是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則鈣元素的原子序數是 。
②日常生活中喝牛奶能補鈣,這里的“鈣”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單質
③維生素D3(化學式:C27H44O)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維生素D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其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④某鈣片每片含碳酸鈣【CaCO3】0.75g,某人每天服用2片,若人體對該藥品中鈣的平均吸收率為30%,則每天實際被人體吸收的鈣元素質量為 g。(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形成化學觀念是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 | 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
| B. | 化學變化的過程,實質上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 |
| C. |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的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數都不發生變化 |
| D. |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元素的種類保持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