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碳和碳氧化物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古代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長久不變色,是因為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B. 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原因之一
D. 用煤火取暖是應注意通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十校2017屆九年級最后一;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下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圖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生成物有兩種 B. 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 反應前后分子、原子種類均不變 D. 反應中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課時練習: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題型:單選題
活性炭能凈水,主要是因為它具有( )
A. 難溶性 B. 穩定性 C. 吸附性 D. 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人教版2018屆九年級上冊化學同步課時練習:第六單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的是
A.氧氣具有可燃性, 可用于潛水、航天
B.金剛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質, 可用于切割大理石
C.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可用于冶金工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西城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些銅制品在空氣中久置,表面生成綠色的銅銹(又稱銅綠)。某化學實驗小組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究銅銹的組成和銅生銹的條件。
I.探究銅銹的組成
【查閱資料】① 銅銹受熱易分解 ② 硫酸銅粉末遇水由白色變為藍色
【進行實驗】 小組同學從銅器上取下適量的干燥銅銹,按圖所示裝置實驗(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觀察到B中白色粉末變為藍色,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解釋與結論】(1)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2)依據以上現象分析,銅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______。
II.探究銅生銹的條件
【提出猜想】根據銅銹的組成推測,銅生銹可能與CO2、H2O和O2有關。
【進行實驗】實驗小組同學取直徑、長度均相同的銅絲,并打磨光亮。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5個實驗并持續觀察。
編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實驗 | |||||
現象 | 無明顯現象 | 無明顯現象 | 銅絲表面 有綠色物質 | 無明顯現象 | 無明顯現象 |
【解釋與結論】
(3)實驗中使用“經煮沸迅速冷卻的蒸餾水”,其目的是______。
(4)得出“銅生銹一定與CO2有關”的結論,依據的兩個實驗是______(填編號)。
(5)對比實驗②和③,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6)為驗證猜想,請在圖中將實驗⑤補充完整。______
(7)由上述實驗可推知,銅生銹的條件是______。
【反思與應用】
(8)結合上述實驗,你對保存銅制品的建議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市西城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填序號,下同)。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__。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若觀察到______,說明瓶中已充滿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實驗操作考試考試中為了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實驗室提供了以下藥品和儀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英同學選擇B裝置制取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若她選擇E裝置收集氧氣,則將a與________________相連。
(2)小東抽到的實驗是制取二氧化碳并檢查其性質,他選擇的藥品是用鹽酸和碳酸鈣固體反應,若想控制選擇的發生裝置B的反應速率,他可以將裝置中的一種儀器替換為________;他在將得到的氣體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終沒有發現石灰水變渾濁(裝置氣密性良好)。
【提出假設】假設一:澄清石灰水已變質:
假設二:氣體X中除了有CO2外,還有__________
【實驗探究】用下圖所示實驗探究上述假設是否合理。
【現象與結論】
實驗 | 現象 | 分析與結論 |
一 | 若:試管①中________, 試管②中無明顯變化, 試管③中液體變渾濁。 | 試管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結論:假設二成立。 |
二 | 若:試管①中出現白色沉淀, 試管②中無明顯變化, 試管③中無明顯變化。 | 試管②中試劑的作用是________, 結論:_______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