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物質的分類標準有多種,可以是物質組成、性質、用途等。請根據所學知識,自擬分類標準,要求每種分類至少包括三種物質。氫氣、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木炭
分類標準一: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類標準二:_________________,包括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欲探究:一般情況下呼出的氣體中有什么物質?
實驗發現: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把一根燃著的木條伸入瓶內,很快熄滅了。據此,對呼出氣體的成分,某同學提出了以下猜想:
A認為是二氧化碳 B認為是氮氣 C認為是二氧化碳和氮氣的混合物
為了弄清它的真實成分,該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
實驗步驟與內容 | 實驗現象 | 結論 |
①取一瓶呼出的氣體,倒入足量的石灰水后,立即蓋上玻璃片振蕩 | 石灰水變渾濁 | 呼出氣體中有_________ |
②把步驟①中的集氣瓶倒立在水槽中,并在水下拿開玻璃片 | 瓶內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便不再改變 | |
③把步驟②中的集氣瓶取出,向瓶內插入一根燃著的木條 | 木條立即熄滅 | 呼出氣體中有__________ |
(1)能否由上述實驗確定呼出氣體中是否含有水蒸氣:_______(填“能”或“否”)。綜上所述,你得出的結論是:猜想___________正確(填“A” “B” “C”)。
(2)步驟②中看到瓶內液面上升,請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瓶內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便不再改變,說明氮氣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小組在學習了空氣中的成分后,開展了下面的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在一個門窗緊閉且剛上完課的教室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與教室外操場上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猜想與假設)小華認為:剛下課的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應該比室外操場上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閱資料)當空氣中二氧化碳超過正常含量時,會對人體產生有害的影響。
(實驗探究)
小明從實驗室里拿了兩只集氣瓶,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方法收集教室內和操場上的空氣呢?_____
實驗過程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將澄清的石灰水分別滴入盛操場上空氣和盛有教室內空氣的集氣瓶中,振蕩 | 盛有教室內空氣的集氣瓶中_____和操場上的空氣的的集氣瓶中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 | 教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操場上的要_____(填“高”或“低”) |
(深入思考)根據實驗探究結果,你認為我們在教室里學習時應注意:_____
(反思與交流)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升高導致了溫室效應,造成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原因有哪些?_____( 寫出一條即可)。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倡導低碳生活,請談談你的建議:_____
(拓展應用)通過學習可知,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含量比空氣中水蒸氣含量_____(填“高”或“低”);請你設計實驗方案并驗證:_____(寫出簡單的實驗步驟、現象與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寫出下列操作可造成的不良后果:
(1)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燈_________________。
(2)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膠頭滴管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 __________。
(3)過濾時,漏斗內的液面高于了濾紙邊緣__________ 。
(4)用手取用藥品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B.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白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C. 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生成帶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 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在整理實驗室時發現一包氫氧化鈉固體,他們根據學過的堿的性質,知道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鈉,于是他們對這包氫氧化鈉固體的成分展開探究。
(提出問題)這包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設)猜想一:沒有變質,全部是NaOH;猜想二:完全變質,全部是Na2CO3;猜想三:部分變質,既有NaOH又有Na2CO3。
(實驗探究)為了探究固體成分,他們分別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甲同學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后有放熱現象,說明這包固體中含有_____________;
(2)乙同學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于是他認為猜想二正確。丙同學認為他的結論不嚴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為了進一步確定這包固體的成分,丙同學設計了以下方案,請你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可能觀察到的現象 | 結論 |
①取樣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滴入過量的________(填化學式)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 | |
②反應后過濾,取上層清液,滴入酚酞溶液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正確 |
(拓展遷移)
(1)該小組同學反思了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認識到氫氧化鈣露置于空氣也會變質,請你寫出氫氧化鈣溶液變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2)要除去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中的雜質,得到純凈的氫氧化鈉固體,可將固體加足量水溶解,加入適量的___________溶液后,再過濾、蒸發結晶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問題.
臭氧的化學式是 O3,在通常狀況下是淡藍色、有魚腥臭味的氣體.臭氧不穩定,一旦受熱極易轉化成 O2,并放出大量的熱,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氣(O2)強得多.若將 O2 通過臭氧發生器,在無聲放電條件下,從臭氧發生器出來的 O2 中含有 3%的 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氣層中含量極少,在離地面 25 km 處有一個厚度極薄的臭氧層.臭氧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量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線的傷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護層.超音速飛機排出的廢氣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氣體、家用電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劑“氟里昂”等對臭氧層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會使臭氧層形成空洞,從而使更多的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導致皮膚癌的發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設想.
(1)臭氧的物理性質是_____(寫一條即可)。
(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盛有 O3 的集氣瓶中,可以看到_____的現象。
(3)在臭氧發生器中,氧氣轉變成臭氧的過程是_____變化(填“物理”或“化學”).在此過程中,下列不會發生變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原子種類 B、分子種類 C、原子數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中常用分解過氧化氫來簡便快速地制備氧氣,化學小組進一步探究外界條件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并進行了氧氣性質實驗。
(查閱資料)有些水果、蔬菜對過氧化氫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實驗探究1)探究蘋果和土豆對過氧化氫分解是否有催化作用及催化效果
各量取6mL5%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倒入1、2、3號三支試管中,取大小、形狀基本相同的蘋果塊和土豆塊,分別放入2、3號試管中,并把帶火星的木條分別同時伸入三支試管內,觀察現象并記錄如下:
試管編號 | 1 | 2 | 3 | |
材料名稱 | — | 蘋果 | 土豆 | |
實驗現象 | 反應速率 | 很慢 | 稍快 | 較快 |
產生氣泡 | 很少 | 比1中多 | 較多 | |
復燃情況 | 不復燃 | 復燃 | 很快復燃 | |
實驗結論 | ___ |
(實驗探究2)探究濃度對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
取10mL30%的過氧化氫溶液三份,將其中兩份分別稀釋為不同濃度的溶液,同時測定收集到100mL氧氣所用的時間,(其他實驗條件均相同)記錄如下:
實驗編號 | 1 | 2 | 3 |
過氧化氫溶液濃度 | 5% | 15% | 30% |
所用時間(秒) | 205 | 25 | 3 |
實驗結論 | ___ |
(實驗探究3)用上述收集的氧氣與不同物質進行反應,其中有一固體物質能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該固體物質的名稱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發現家中陽臺中的紫色玫瑰花生長不茂盛,葉子發黃。他想:
(1)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________(填序號)
a.K2CO3 b.NH4Cl c.Ca(H2PO4)2
(2)也可能是土壤酸性太強,可以用紫色玫瑰花的汁液代替實驗室中的_________測定土壤的酸性。
(3)若土壤顯酸性(設含硫酸),可以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