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晚6時許,京滬高速淮安段,一輛槽罐車與一輛迎面駛來的解放牌大貨車相撞后翻倒在地,槽罐車司機逃逸,槽罐車上滿載的約32噸液態氯氣快速泄漏.與事故發生地相距300米的地方,是一個村莊,住有l萬名村民.到3月30日下午5時,中毒死亡者達27人,送醫院治療285人.
相關鏈接:氯氣為黃綠色氣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在常溫下,l體積的水能溶解2體積的氯氣,氯氣密度為3.21g/L(空氣為1.293g/L),高壓下可呈液態,氯氣與堿反應生成次氯酸鹽(CIO-為次氯酸根)和金屬氯化物等.據專家介紹,氯氣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著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以導致人體支氣管痙攣、支氣管炎、支氣管周圍水腫、充血和壞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痙攣,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腫及灼傷,可引起嚴重的通氣障礙.人吸入的濃度為每立方米2.5mg的氯氣時,就會死亡.
回答下列問題
(1)氯氣的物理性質是:______;
(2)氯氣的化學性質是:______;
(3)為什么儲氯罐內溫度升高會引起爆炸?(用分子的觀點說明)
(4)儲氯罐發生的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5)根據儲氯罐發生泄漏時的實際狀況請回答:你如何迅速、安全地逃離事故現場?
(6)氯氣泄漏發生后,一直在現場待命的消防特勤隊立即用高壓水網(火堿液NaOH)連續高空稀釋,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了氯氣擴散.請寫出該反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答案】分析:(1)根據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為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概念,找出物質的顏色、狀態、味道、密度、溶解性等方面的性質;
(2)根據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為物質的化學性質;
(3)微觀粒子之間的間隔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4)根據在變化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判斷;
(5)根據氯氣有毒,且易溶于水分析;
(6)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及質量守恒定律寫出方程式;
解答:解:(1)題中描述到氯氣的物理性質有:在常溫下,氯氣為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能溶于水,密度為3.21g/L.
(2)題中描述到氯氣的化學性質為:氯氣與堿反應生成次氯酸鹽和金屬氯化物.
(3)溫度升高,微粒的運動速度加快且微粒之間的間距加大,導致壓強增大引起爆炸.故填:氯氣是由分子構成的,溫度升高分子的運動加快,分子之間的距離增大導致壓強增大并超過氯罐的承受極限,故爆炸.
(4)因為爆炸后無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
(5)因為氯氣有毒,且易溶于水,所以用濕布或用尿將衣服尿濕捂住嘴、鼻,迅速逆風跑到新鮮空氣的高處.
(6)氯氣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l2=NaCl+NaClO+H2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方面的知識,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遵循質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