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經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鄰的經線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線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的舊址
C、從某地出發,沿著同一條經線朝北走,最后能回到出發的地點
D、每條經線的長度都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聚落的形成與地形、氣候、資源、交通等條件關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條件是:( )
①地表崎嶇;②氣候暖濕;③交通閉塞;④水源充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詩句中,隱含地形地勢對氣候影響的是( )
A.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B.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喜歡研究地圖,他找到甲、乙、丙三幅地圖,比例尺分別為1:20000、1:25000、1:3000,在這三幅地圖上各量取了3厘米的圖上距離,來比較它們各自代表的實際距離大小。你認為他得出的正確結論應該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在距離地面340千米的“神舟十號”飛船上,給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如圖1),并與地面師生進行了“天地互動”.
材料2:地球公轉示意圖 (如圖2)
(1)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由B往C轉動過程中,我們臨邑縣晝夜長短的情況是
(2)“太空授課”期間,地球位于由公轉軌道中的 點附近.
(3)當地球公轉到D位置時,如圖3,這天正午學校旗桿的影子與 圖所示最相似.
(4)“太空授課”期間,僑居倫敦的明明一家收看電視直播的時間是
(5)家在臨邑的奇奇一家打算買房,為出行方便準備買一樓,但爸爸擔心房間的光照不好.根據所學地理知識,你建議他們看房日期選擇在“地球公轉示意圖”中的 位置(填字母),原因是 .
(6)“神舟十號”飛船于2013年6月26日選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返回降落,原因是 (多選)
A.地處內蒙古高原,地勢較為平坦,開闊,沒有山丘
B.氣候比較干燥,天氣晴朗,地面湖泊、沼澤少,地質比較硬,能承受住沖擊等
C.地廣人稀,是一片退化了的草原,可以及時發現.
D.空氣污染低,大氣的能見度高,利于勘測掌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區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河流A是___________,圖二是某水文站測得的該河多年平均徑流量圖,由圖可知該河M、N兩次汛期出現的季節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請解釋汛期M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江源地區位于__________高原上,是黃河、長江和__________(河流)的發源地,其源頭水源補給形式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江并流位于我國 ______________(地形區),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峽谷地貌代表地區,試分析此地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A、B兩區域分界線大致通過______(山脈)——淮河一線,該線是我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請舉一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畫出沿90°E經線從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圖。
(3)圖中鐵路是青藏鐵路,已于2006年7月1日運行通車。該鐵路穿過了我國具有“ ____________”之稱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三江”中的河流
(如圖所示)是______________。
(4)C、D兩大區域的天然草場廣布,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但由于自然條件的差異,牧場和畜種各具特色。下列___________是b省區著名的畜種(填代號)。
三河馬
細毛羊
牦牛
藏綿羊
灘羊
(5)2015年6月10日,在C區域某城市出現了嚴重的沙塵天氣,請你從氣候和植被兩個方面解釋其原因。
(6)2013年6月26日8時,我國自主研制的“神舟”十號飛船在c省區中部成功著陸,請從地形角度解釋“神舟”飛船選擇在c省區中部著陸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面小題。
【1】甲乙丙丁四處可能發育成河流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圖中A、B兩地的相對高度為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500米
【3】從A到B的地勢起伏狀況是
A. 逐級升高 B. 先升高再降低 C. 逐級較低 D. 先降低再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