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甲、乙、丙、丁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確定圖中區域甲、丙之間界線考慮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
(2)四大地理區域中,甲地理區域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屬于_______,乙地理區域的地形特點是_______,丙地理區域的農業類型屬于________農業,丁地理區域的農業類型屬于_______農業。
(3)甲、乙兩地區的分界線是______,下列景觀屬于該線以北的是______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甘蔗扯起青紗帳 C.椰林婆娑菠蘿香 D.旱地麥浪大豆香
【答案】降水 溫帶季風氣候 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 灌溉 河谷 秦嶺—淮河 D
【解析】
根據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進行分析解答。
讀圖分析可知:
(1)圖中甲為北方地區、乙為南方地區、丙為西北地區、丁為青藏地區;甲、丙之間的界線為400mm年等降水量線,其確定的主導因素是降水。
(2)四大地理區域中,甲北方地區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乙南方地區的地形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丙西北地區氣候干旱,農業類型屬于灌溉農業;丁青藏地區的農業類型屬于河谷農業。
(3)甲北方地區、乙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旱地麥浪大豆香是北方地區的景觀,位于該線以北;漫山遍野荔枝林、甘蔗扯起青紗帳、椰林婆娑菠蘿香是南方地區的景觀,位于該線以南;故選:D。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分區略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圖水能資源豐富
B.乙圖大部分地區農作物一年一熟
C.丙圖位于地勢第一級階梯
D.丁圖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各人民團體的中央機構都在北京辦公,據此說明北京的城市職能之一是全國的(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交通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略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圖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稱,正確的是( )
A. ①山脈—巴顏喀拉山脈B. ②城市—重慶
C. ③水利樞紐—三門峽D. ④河流—湘江
【2】長江干流上甲、乙兩處的差異是( )
A. 甲處流速較慢B. 乙處流量較小
C. 甲處水能蘊藏量較豐富D. 乙處有結冰期
【3】近年來,長江洪災頻繁發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區圍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勢低平
③流域內降水豐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壞植被
⑤支流眾多,雨季漲水集中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河流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黃河發源于__________山,它注入的海域A是_________。
(2)圖中的B___________湖是中國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3)黃河上、中游的分界點是圖中的_________,中、下游分界點是圖中的________。
(4)黃河在中游接納了兩條較大的支流,其中⑤是_________,⑥是________。
(5)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來自①②③④四個河段中___河段所在的流域。
(6)黃河下游流經半濕潤地區,氣候較濕潤,卻沒有支流,試說明原因:__________。
(7)①②③④四個河段中,有凌汛現象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我國北緯32°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圖反映出我國地勢總的特征是
A. 中部低四周高B. 東部高西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D. 西部高東部低
【2】圖中丁地的地形區是
A. 東北平原B. 華北平原
C. 長江中下游平原D. 東南丘陵
【3】下面是貝貝對我國地勢的評價,不合理的是
A. 利于海洋濕潤水汽伸入內陸,形成降水B. 使大河向東流,溝通東西交通
C. 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D. 造成我國旅游資源匱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看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地圖,回答問題。
(1)C的農業耕作類型為 ,D的農業耕作制度是 ,A的主要氣候特點是 ,B的主要氣候特點是 。
(2)“神舟七號”著陸地選擇在我國 地區的內蒙古高原,請簡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從地形、氣候、人口、河流等方面加以簡單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