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北大倉”美譽,給我國提供了大量商品糧的地區是( )
A.東北三省
B.黃土高原地區
C.三江源地區
D.長江三角洲地區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葉還知道“麥哲倫環球航行”。15世紀初,麥哲倫率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向西航行,途中先后經過了① ② ③三大洋,并發現和成功穿越了著名的海峽④,最后船隊回到了西班牙。小葉相信你也會解答以下問題.
(1)圖中的大洋和海峽:
① ▲ ② ▲ ③ ▲ ④ ▲
(2)相信你會更棒圖中甲處為 ▲ 運河,它是 ▲ 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圖中的大洲:A ▲ B ▲ C ▲ ;A洲的地形特點為 ▲ ; ▲ ; ▲ 。其河流的特點是 ▲ 。B洲主要是 ▲ 人種的故鄉。
(3)小葉夢想成為一位航海家。首次遠航,他要率自己的船隊從上海港出發,去意大利的威尼斯。他經過的路線應該是:上海港―臺灣海峽―南海― ▲ (海峽)―印度洋 ― ▲ 海― ▲ (運河)― ▲ (海)――意大利威尼斯。
(4)陸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人類盡管生活在陸地上,卻與海洋息息相關。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海洋對人類有何意義。(任意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 ,完成下列題目.
(1)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
② 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 ;
(2)為了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實現旱澇保收, 村民擬在圖示地區建一蓄水量最大的水庫,合適的壩址是(______)
A.甲 B.乙 C.丙 D.丁
(3)圖中最適合攀巖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 處。
(4) A的海拔是_______米,A、B兩處的相對高度是____ 米。如果要從A、B 兩處爬山,則選擇從_____ 處爬山要容易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為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氣溫統計數據”,讀表完成下列問題。(5分)
(1)依據表中數據將上圖中的氣溫變化曲線圖補充完整。
(2)該地的氣溫年較差為_______℃。
(3)依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該地氣溫的分布特點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城市和鄉村是兩種基本的聚落類型,上面甲圖表示 聚落,居民主要從事 等工作;乙圖表示 聚落,居民主要從事 等工作.聚落的變化發展是從甲到乙還是從乙到甲? .
(2)請列舉出兩點說明甲圖和乙圖在景觀上的差異.
(3)請指出我們肇慶市哪里還保留有乙的景觀? .
(4)根據丙圖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當地氣候特點是 ,判斷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左圖、右圖,回答問題。
(1)華北平原春旱嚴重,結合濟南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分析該地區春旱形成的原因________。
(2)結合資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華北平原成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自然條件。(至少兩條)
(3)左圖陰影區是我國著名的京津唐和遼中南工業基地,兩工業基地發展的共同有利條件有哪些?
(4)東北三省冬季降雪的厚度隨緯度升高而增大,延吉的緯度比長春低,但降雪卻比長春多,為什么?
(5)北京和香港都是缺水嚴重的城市,請分析他們缺水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全球每年生產一百多萬噸的羊毛,其中澳大利亞占全球羊毛生產量的25%。澳大利亞因畜牧業發達而被稱為( )。
A.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B.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C.坐在礦車里的國家
D.坐在車輪上的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略圖”和文字材料,回答問題.
2007年5月下旬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組啟動“長江行動”,從重慶出發對長江沿岸七省市的污水排放現狀進行監測調查.經過調查發現,主要是半數以上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直排長江.加上農業生產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致使長江水污染嚴重.
(1)長江沿江地帶屬于 氣候.
(2)新中國建立后,繼葛洲壩水利樞紐后,又在長江干流上修建了 水利樞紐(略圖中的①).
(3)長江沿江城市四大密集區中,上游是以 城市為中心
(4)圖中的②地是由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形成的 工業區(帶),它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由于長江上游地區毀林開荒,陡坡墾殖,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及水庫淤積,導致 災害頻發.
(6)根據資料說出長江的主要污染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