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長江流域略圖”和文字材料,回答問題.
2007年5月下旬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組啟動“長江行動”,從重慶出發對長江沿岸七省市的污水排放現狀進行監測調查.經過調查發現,主要是半數以上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直排長江.加上農業生產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致使長江水污染嚴重.
(1)長江沿江地帶屬于 氣候.
(2)新中國建立后,繼葛洲壩水利樞紐后,又在長江干流上修建了 水利樞紐(略圖中的①).
(3)長江沿江城市四大密集區中,上游是以 城市為中心
(4)圖中的②地是由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形成的 工業區(帶),它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由于長江上游地區毀林開荒,陡坡墾殖,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及水庫淤積,導致 災害頻發.
(6)根據資料說出長江的主要污染源: .
【答案】
(1)亞熱帶季風;
(2)三峽;
(3)重慶;
(4)滬寧杭;
(5)洪澇;
(6)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不達標排放;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
【解析】
試題分析:長江全長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積、長度、水量都占亞洲第一位,長江沿江地帶位于我國南方地區,該河流域經濟發達,有眾多的工業城市.
解:(1)長江沿江地帶位于我國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
(2)新中國建立后,繼葛洲壩水利樞紐后,又在長江干流上修建了三峽水利樞紐,該水利樞紐位于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交界處;
(3)長江沿江城市四大密集區中,上游是以重慶城市為中心;
(4)由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形成的滬寧杭工業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5)由于長江上游地區毀林開荒,陡坡墾殖,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及水庫淤積,導致洪澇災害頻發;
(6)資料中說明長江的主要污染源是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不達標排放;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搜集了以下圖文資料,來探究影響氣候的部分因素。請你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1 一個地方的氣候狀況主要由當地的氣溫和降水來決定,其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
材料2 圖甲、圖乙、圖丙
觀察探究:
(1)圖甲中A、B兩地單位面積獲得太陽光熱較多的是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乙中自西向東氣溫年較差逐漸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丙中安第斯山脈南段東西兩側景觀明顯不同,如西側的A地為茂密的森林,東側的B地為草原或荒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對空氣運動的阻擋作用,使山脈東西兩側水分和氣溫狀況產生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午太陽升得最高,白晝時間最長,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圖示四大地理區域的名稱: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圖中B地區與C地區之間的分界線:
①___________(河流)和②___________(山脈)。
(3)圖中③是我國第二長河___________,在④___________(省份簡稱)注入海洋。
(4)圖中所示的鐵路線⑥是___________線,沿此鐵路線從北往南旅行,沿途能見到的景觀變化是
A.一望無際的平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深秋時節,沿途樹木變化:樹葉常綠→樹葉枯黃→樹葉全部脫落
C.陽春三月,沿途見到車站中人群的服裝在變多變厚,沿途的傳統建筑的屋頂坡度逐漸變小
D.六月,旱地麥浪如金,蘋果、梨子初上枝頭→河湖眾多,魚池、荷塘、稻田隨處可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