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人口增長了,要求生產更多的糧食。為了滿足人口最基本的糧食需求,亞洲的一些國家,一方面在山坡和干旱地帶墾荒種糧,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連續耕種,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漸下降。結果,糧食的產量下降。然而為了生存,人們又進一步墾殖,形成惡性循環。
(1)閱讀材料,把A—F各內容,按因果關系填入下面的框圖中。
A.要求糧食生產 B.開墾坡地和干旱地帶 C.糧食產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嚴重 E.惡性循環 F.土壤肥力下降
(2)利用下列所給內容,繪制“農業與環境良性發展結構圖”
①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 ②發展農業技術 ③糧食需求量得以控制 ④糧食單產提高 ⑤退耕還林、還草 ⑥環境得以改善 ⑦良性循環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地球儀上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緯線指示南北方向
B. 緯度越高,緯線越短
C. 地球儀上經線有360條
D. 每條經線的長度都相等,任何一條經線都能把地球分為兩個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漠河鎮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氣溫相差近50℃,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海陸位置差異 B.東西距離遠
C.地勢高低起伏大 D.南北緯度跨度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東地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國家名稱:
1;2;3;4;
運河:5。
(2)讀圖寫出大洲名稱:
a;b;c。
(3)讀圖寫出海洋名稱:
A;B;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假設地球不自轉,可能產生的現象是( )
A. 同一地點沒有晝夜交替現象 B. 地球上沒有晝夜之分
C. 全球各地都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D. 同一地點有晝夜交替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印度年降水量圖”和“農作物分布圖”,回答問題。
(1)小麥主要種植在降水量在至毫米之間的地區。
(2)印度農業區域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適應不同地區農民的種植習慣
B.使經濟作物的布局接近加工廠
C.充分發揮各地自然、地形等自然條件優勢
D.有利于實施大型機械化作業
(3)A市成為紡織工業中心的有利條件是:。
(4)印度農產品產量大,而出口量小的原因是:。
(5)印度東北部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是因為該區域位于的迎風坡。
(6)印度分布面積最廣的農作物是和。
(7)印度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條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