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出地理區域的名稱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丁兩區域之間的分界線與 _____________大體一致,與我國1月_______℃等溫線、__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丙區域的農業是__________(耕地類型)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 。
(3)甲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
(4)乙區域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____;在本區域海拔較低的地區,分布著__________農業。
【答案】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秦嶺—淮河 0° 800 旱地 小麥 干旱 高寒 河谷
【解析】(1)讀圖可知:甲為西北地區,乙為青藏地區,丙為北方地區,丁為南方地區;
(2)讀圖可知:丙為北方地區,丁為南方地區,兩區域的分界線大致是秦嶺-淮河一線.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河流有冰期與無冰期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等;
(3)甲地區即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這里的農業屬于綠洲農業;
(4)乙地區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其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這里的農業主要是河谷農業。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日本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2015年中國游客赴日人數大漲至490萬人次,旅游市場規模達154億元人民幣,日本成為中國出境游第一目的地市場,閱讀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各題.
【1】日本發展經濟最優越的自然條件是( )
A. 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原料和燃料充足
B.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C. 勞動力豐富,科技水平高
D. 地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
【2】大量中國游客喜歡去日本旅游及購物的原因不包括( )
A. 日本文化東西方兼容,與我國文化淵源相近
B. 中國距離日本較近,交通費用較低
C. 日本制造業發達,產品質量高
D. 日本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充滿熱帶氣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我國部分農作物分布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只有種植業,沒有畜牧業
B.非季風區分布有我國的四大牧區,沒有種植業
C.油菜主要分布在南方,花生主要分布在北方
D.棉花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中甲為中國疆域示意圖,乙為我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東海防空識別區主要位于甲圖中的海域(填數碼),防空識別區不等同于領空,但和中國部分領空是重合的,如該識別區包括了我國島的領空。
(2)甲圖中與我國相鄰的世界最大內陸國是(填字母),我國領土最西端位于省級行政區(填全稱)。
(3)有關我國疆域、人口、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民族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B.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大西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C.我國地域遼闊,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北極圈穿過北部
D.我國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東南少西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象不能證明海陸變遷的是
A. 據科學家觀測,海平面有的上升 B. 臺灣海峽海底發現森林遺跡和古河道
C. 地中海的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將消亡 D. 喜馬拉雅山地區發現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甲圖中滬深高鐵和京九高鐵均連接著我國工業基地,關于該工業基地的說法,錯誤的是
A、基塘生態農業是這里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典范 B、目前,由高新技術產業向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
C、鄰港、澳,靠近東南亞,利于經濟發展 D、多僑鄉,是我國容易吸引外資的區域
(2)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乙村中村鎮的土地利用有下列選擇:
①種茶樹 ②種甜菜 ③漁業 ④種花卉和蔬菜,養奶牛
其中A區域適宜(填數碼),B區域適宜;(填數碼),并說出B區域選擇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不同居民生活差異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地居民居住長屋
B. 乙地居民多住高腳屋
C. 丙地以船為交通工具
D. 丁地居民住帳篷,過游牧生活
【2】從丁地人們的居住環境可以判 斷當地
A. 氣候濕熱 B. 氣候寒冷 C. 地勢低平 D. 草原廣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人從赤道出發,甲向北行,乙向東行,如果兩人前進方向保持不變,將會出現的情況是( )
A. 甲、乙兩人都可回到出發地點 B. 乙能回到出發地點,甲則不能
C. 甲能回到出發地點,乙則不能 D. 甲、乙兩人都不可能回到出發地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