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長江與黃河共同流經的地形區有
A.四川盆地
B.華北平原
C.橫斷山區
D.青藏高原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濕地區名稱:A 為 地區,B為半濕潤地區,C為半干旱地區,D為 地區。
(2)A與B的界限大致為 嶺—— 河線。
(3)圖中數碼①和②代表影響我國的夏季風,①為 季風,②為 季風,它們分別來自 洋和 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城市人口年齡結構及數量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
【1】【1】關于該城市人口增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高 B. 有極高的人口出生率
C. 0~14歲人口為零增長 D. 遷入該城市的人口多
【2】【2】該城市潛在的人口問題有( )
①人口老齡化嚴重 ②勞動力缺乏 ③社會撫養負擔加重 ④兵源嚴重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讀“二十四節氣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的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規律,這種科學認識影響了全世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一年二十四節氣的劃分依據是
A. 地球自轉
B. 地球繞太陽公轉
C. 月球繞地球運動
D. 太陽活動的強弱
【2】二十四節氣反映了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雨水前后,江淮地區出現連續性降水,稱為梅雨
B. 處暑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一年中最熱時期
C. 霜降前后,冷空氣活動逐漸增多,北方降溫明顯
D. 冬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3】二十四節氣最早出現在漢代,對我國農事活動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物候有差異。二十四節氣最適用的地區是
A. 珠江流域 B. 東北平原地區
C. 長江中下游地區 D. 黃河中下游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