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部分地區圖”,并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近年來,圖示地區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臟、水渾”四大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地區經濟發展!八、水少”指旱澇災害頻繁,“水臟、水渾”則與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關。
據統計,圖中A省現已有水土流失面積達2.64萬平方千米,占該省總面積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區。這些地區由于人多地少,毀林開荒和陡坡種植現象普遍。據不完全統計,A省現有坡耕地814萬畝,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萬畝。
(1)A省為我國糧食生產大省,其南部地區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屬于____(旱地或水田),糧食作物是 。
(2)甲、乙河流域是我國旱澇災害的多發地區。試分析甲、乙兩河流域易發生旱澇災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3)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現狀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貧困。從生態建設角度看,應采取哪些措施遏止水土流失的加劇?
(4)從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角度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應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經濟效益,帶動地區脫貧致富?
【答案】(1)水田 水稻
(2)氣候因素:受夏季風活動強弱的影響,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夏季風活動較弱的年份,鋒面雨帶在兩河流域滯留時間較長,降水量大,常形成澇災; 夏季風活動較強的年份,鋒面雨帶在兩河流域滯留時間短,降水量小,常出現旱災。
地形因素:中下游地區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3)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建防護林體系;修筑梯田,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等。
(4)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林、牧、漁等多種經營。山區應按照農作物的生態適應性,發展立體農業。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南方地區的農業發展狀況、主要的自然災害及其措施。
(1)據圖可知,乙河是淮河,A省是安徽省,其南部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南,故其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為水田,主要的糧食作物為水稻。
(2)甲、乙河分別是長江、淮河,江淮地區受夏季風活動強弱的影響,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夏季風活動較弱的年份,鋒面雨帶在本地區滯留時間較長,降水量大,常形成澇災; 夏季風活動較強的年份,鋒面雨帶在本地區滯留時間短,降水量小,常出現旱災。從地形因素來說,中下游地區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是我國旱澇災害的多發地區。
(3)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現狀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貧困。從生態建設角度看,應采取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建防護林體系;修筑梯田,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等。
(4)從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角度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應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林、牧、漁等多種經營。山區應按照農作物的生態適應性,發展立體農業等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埃及文物古跡和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區是
A. 尼羅河沿岸 B. 蘇伊士運河沿岸
C. 紅海沿岸 D. 地中海沿岸
【2】自然、人文特征都與埃及相似的地區是
A. 東南亞 B. 南亞
C. 西亞 D. 歐洲西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我國西部部分地區圖”,完成下題。
【1】關于A河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河流上游處在青藏高原上
B. 河流最后出國到南亞
C. 河流拐彎是受地形因素影響
D. 河流最終流入太平洋
【2】“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中的三江,除瀾滄江以外,另外兩條是( )
A. 長江、黃河
B. 長江、雅魯藏布江
C. 黃河、珠江
D. 珠江、塔里木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詩人海子說:“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下圖為福建沿海某島嶼依山傍海而建、錯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當地傳統民居)。當地“盛產”石頭和臺風。讀圖6,完成下列各小題。
【1】當地傳統民居的特點是
A.高大、頂尖、窗小
B.低矮、頂緩、窗小
C.低矮、頂尖、窗大
D.高大、頂緩、窗大
【2】當地傳統民居設計,主要是為了
A.防風
B.排水
C.保濕
D.除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夏至日光照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B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地方時為7點 B. 正值日落時刻
C. 經度為60°E D. 全年晝長夜短
【2】關于夏至日這一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北半球所有地點日影最短 B. 南半球白晝最短
C. 地中海沿岸地區溫和濕潤 D. 熱帶草原氣候正值濕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區域7月份等溫線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海岸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區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陸地
B. 該區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陸地
C. 該區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 該區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事件能夠證明海陸分布是不斷變化的是( )
A.在孟加拉國,洪水淹沒了萬頃良田
B.智利發生地震導致房屋倒塌
C.廣西某山區突發泥石流掩埋村舍
D.在臺灣海峽的底部發現了森林的遺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是黃海,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從圖中反映出中國海域面積廣闊,深度不大,有利于海洋水產的養殖。
(2)圖中④是________(河流),⑤是________(河流),⑥是錢塘江,⑦是閩江。這些入海的江河帶來豐富的________和營養鹽類,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3)圖中⑧是暖流,⑨是寒流。這兩種性質不同的海流的交匯處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天然漁場A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