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我國的各種地形中,比例最大的是(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時間(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達625.8萬人,比上年增加59.3萬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長率如圖所示,同期該省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0.6%-0.7%.據此完成題。
2013年后該省( )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芽動力缺口逐漸縮小
C. 人口回流現象漸明顯 D. 老齡化問題得到解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8億噸,已連續5年超過6億噸。下圖為東北三省人口、糧食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據圖可以推斷東北三省
①糧食商品率高 ②糧食畝產量高 ③糧食質量好 ④糧食總產量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東北三省發展糧食生產的有利社會經濟條件是
A. 氣候雨熱同期,作物生長期長 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人口稠密,消費市場廣闊 D. 農業科技發達,機械化水平高
【3】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開墾濕地和草原,增加糧食產量 ②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③利用生物技術改良品種 ④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北地區圖,完成小題。
【1】圖中①②③地區的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是( )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設用地
【2】關于圖中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工業基礎好,高新技術產業發達,且起步早
B. 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山環水繞的格局十分明顯
C. 冷濕是本地區最明顯的氣候特征
D. 礦產資源豐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3】東北平原是我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有( )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地多人少,糧食的商品率高
③機械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④雨熱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范圍及資源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沿岸城市起源的主導因素是
A. 礦產資源豐富 B. 水運條件便利
C. 氣候溫暖濕潤 D. 地形平坦
【2】下列關于長江流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長江中下游河段水量大,水能資源豐富,為該地區經濟發屐提供了能源保障
B.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適宜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
C. 長江中上游地區憑借自然資源豐富、生產成本較低等優勢,工業發展迅速
D. 長江流域東西方向的交通運輸仍以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航運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幅員江闊,地域差異顯著。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A、B兩個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確定此界線考慮的主導因素是 。
(2)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水熱條件、農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等明顯不同。某學校地理課外小組利用歌謠總結該線南北兩側地理事物特點,下面歌謠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
A.秦嶺淮河線,南北農特點:以北為旱地,多用水灌溉
B.濕潤半濕潤,四百等降線;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C.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二或三,水稻為重點
D.南河流量大,水位變化顯;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
(3)位于A地區,被稱為“黑土地”的地形區是 。
(4)B地區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因盛產 ,被稱為“東方甜島”。
(5)C地區顯著的自然特征是 ,在一些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的地區分布著 農業。
(6)D地區的植被自東向西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規律,造成這種景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河干流泥沙沿途變化示意圖回答以下小題
【1】黃河含沙量增長最快的河段位于下列地形區中的:( )
A.內蒙古高原
B.黃土高原
C.華北平原
D.四川盆地
【2】黃河自桃花峪以下至利津河段含沙量下降的原因:
A.進入華北平原,流速減慢,河水中所含泥沙部分沉積于河床
B.黃土高原造林種草、打壩淤地、修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成績顯著
C.大量引黃河水灌溉兩岸農田,使該河段水量減少
D.黃河初春或初冬發生凌汛現象,使該河段流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