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圖是中國水資源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是________,為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我國水資源在季節分布上的特點是________,為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在我國少水帶地區,農業生產因地制宜而發展________業。
(4)從圖中看出,我國多水帶與過渡帶的分界線大致經過________一線。
(5)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許多城市缺水,為緩解缺水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至少兩點)
【答案】南豐北缺;跨流域調水;夏秋多、冬春少;興建水庫;畜牧;秦嶺~;淮河
【解析】試題分析:
(1)根據圖10進行分析,觀察圖例,南部是豐水區,向北分別為多水區、過度區、缺水區、少水區,可以得出結論: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是南豐北缺,采取措施是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是最大的調水工程。(2)考查學生對于我國水資源的季節分布的特點,根據我國降水的季節分布特點可知,我國降水夏秋多、冬春少,故判斷水資源在季節分布上的特點是夏秋多、冬春少,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興修水庫;、
(3)在我國少水帶地區,農業生產因地制宜,應該發展畜牧業。
(4)從圖中看出,我國多水帶與過渡帶的分界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
(5)我國城市缺水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從節約用水上,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用好次生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主要山脈、河流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山脈及地形區名稱:山脈:①________,②_______,④ ______;
地形區:③_____平原,⑤_______盆地,⑧________盆地,⑨__________高原。
(2)C所在地區為__ _____區(干濕地區),D所在的地區為_______帶(溫度帶)。
(3)A、B兩地所在地區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氣候和 氣候。
(4)“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描述的是_____(A或B)地區的氣溫特點。B地降水多于A地的原因是 。
(5)我國地勢特點是 ,能反映我國地勢特點的是 (OP、MN)
(6)我國季風區范圍廣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復雜 D.人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12月8日,我國成功發射 探測器。2019年1月3日,該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并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A. 天宮一號B. 長征二號C. 北斗三號D. 嫦娥四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B地降水最多出現在_______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在_______半球。
(3)A、B兩地的氣候資料與北京市氣候特點相符的是_______地。從A、B兩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對集中的是_______地。
(4)寫出A地的氣候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學校后校門位于前校門的方向大致是
A.北方B.西北方
C.東北方D.西南方
【2】劉丹將這幅圖送給他的地理老師,但地理老師看后,說這幅圖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是
A.比例尺太大B.指向標錯誤
C.缺少經緯度D.缺少圖例和注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外出旅游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圖6為某旅行團隊的日程安排和旅行線路,根據有關信息回答:
(1)第一天,旅行團從廣州坐火車,經 (鐵路)線,穿越① (山脈)的隧道,到達 省武漢市。
(2)第二天,坐輪船沿長江 (順、逆)行,沿途瀏覽我國著名的 風景區,在 (直轄市)上岸,此時可見長江北岸一條主要支流 。
(3)第三天,該旅行團乘坐大巴行駛在成渝高速公路上,沿途可以觀賞 盆地的景色。
(4)第四、五天,旅行團瀏覽的青海湖是一個 (咸水、淡水)湖,旅途中,部分游客出現呼吸急促等缺氧狀況,其原因可能是(請選擇)。
A、緯度增高 B、緯度降底 C、海拔升高 D、海拔降低
(5)該旅行團在第六天選擇最快捷的交通方式,期間共飛越了我國 級階梯回廣州。
六天共選擇了 種交通運輸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