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東北三江平原生產的“東北大米”成為超市里市民的搶手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以下四句話,可以用于描述三江平原的是
A.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C.黑土廣布,千里冰封,萬里雪飄…D.遠看是山,近看成川,冰川廣布
【2】三江平原水稻種植面積的逐年擴大,打破了傳統的“南稻北麥”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種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山環水繞,沃野千里B.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C.地勢低平,黑土廣布D.雨熱同期,水源充足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據新華社2017年5月18日消息,我國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試采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的歷史性突破。“可燃冰”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儲量巨大,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新型能源。
據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
A.可燃冰B.土地C.煤炭D.核能
【2】下列關于可燃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清潔無污染,我們應加大對“可燃冰”的研發、開采
B.“可燃冰”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我們可以放棄其他新能源的研究;
C.“可燃冰”目前只在我國南海海域有發現
D.“可燃冰”試采的成功,說明其商業化開采馬上可以實現。
【3】下面關于亞洲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亞洲北、東、南三面分別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②亞洲西面以白令海峽與歐洲為界
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
④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洲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這體現了北京是我國的( )
A.文化中心B.政治中心C.國際交往中心D.經濟中心
【2】四合院是極具北京特色的民居建筑,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對四合院( )
A.應全部拆除B.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C.根據建設需要拆除D.有選擇地保護和改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我國緯度位置優越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光熱條件好,利于農業生產
B.我國大部分在北半球,小部分南半球,南北跨度廣,面積居世界第三
C.我國東部海域遼闊,擁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利于海上運輸業的發展
D.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兩萬多千米,與十四國接壤,利于發展邊境貿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北京時間2018年2月6日23時50分,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城發生6.5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24.13度、東經121.71度,震源深度11.0千米。地震導致花蓮市區的4棟建筑物嚴重受損并造成人員傷亡。
材料二:臺風是一種發源于熱帶洋面的大氣渦旋,常帶來狂風和特大暴雨等,形成災害。2017年8月20日,第13號臺風“天鴿”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臺風“天鴿”強度強,移速快。我國華南沿海一帶出現了較強降雨和10級以上瞬時大風。
材料三:泥石流是指山區或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造成巨大損失。
(1)材料中所述的兩種自然災害中,屬于氣象災害的是_____________。
(2)臺灣花蓮發生地震,主要是由于位于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板塊的交界地帶。
(3)當我們在山區遇上泥石流時,我們應該向_____________于泥石流流動方向的山坡上跑。
(4)臺風發生時,會帶來哪些危害?
(5)地震發生時,我們該如何自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將各省級行政區與其簡稱對應連線。
(1)品嘗滇南普洱茶 A.廣西壯族自治區
(2)暢游閩西武夷山 B.云南省
(3)欣賞魯西南牡丹花開 C.福建省
(4)徜徉湘西苗寨風光 D.山東省
(5)探訪桂北的戰役遺址 E.湖南省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某校七年級(一)班,面向黑板,右側是教室的前后門。小強同學用皮尺測得教室長9米、寬7米,用手機指南針測得面對黑板的方向是正東。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教室的前門朝向( )
A.東方B.西方C.北方D.南方
【2】小強用30×21厘米的紙繪制教室平面圖,宜選用的比例尺是( )
A.1:10B.1:40C.1:200D.1:1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位多次去過西藏的朋友介紹他的旅游經驗:最好的時節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攜帶物品的原則是輕便、實用;防護用品最好帶上墨鏡、遮陽帽和防曬霜等物品;衣物中最好帶上鴨絨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腦和血液系統疾病患者不宜進入高原;最好攜帶吸氧用具等。針對這位朋友的下列建議,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加以解釋說明。
(1)“攜帶物品的原則是輕便、實用”,“最好攜帶吸氧用具”是因為?
(2)“防護用品最好帶上墨鏡、遮陽帽和防曬霜等物品”是因為?
(3)“衣物中,最好帶上鴨絨服”是因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