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緩解了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
(1)讀左圖可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由長江第一大支流—_______上游的丹江口水庫的渠首開始引水,經長江、淮河、______、海河四大流域,經鄭州、_______等省會城市,一直流向天津和北京。
(2)與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相比,中線工程的一大特點是全線基本實現自流輸水,輸水成本低。從右上圖 中信息分析,中線能自流輸水的原因是_____。
(3)從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點及生產生活用水現狀等方面,談一談南水北調的必要性______。
(4)為緩解北方地區用水緊張,除南水北調外,可以采取的措施還有 (______)
①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環利用
③積極發展節水農業,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 ④利用先進鉆探技術,大量開采深層地下水
⑤加強宣傳,提高節水意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從某種意義上講,節水比調水更重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請你為節約用水出兩個金點子。_______、______。
【答案】漢江 黃河 石家莊 地勢南高北低 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北方人口眾多,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實施南水北調工程能有效緩解北方用水不足的狀況。實現跨區域調水以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B 用淘米水澆花 用洗衣水拖地、使用節水器具等
【解析】
根據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響,季節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分布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為了解決空間上的分布不均勻,我們可以采用跨流域調水的方式,將水資源豐富地區的水調到水資源缺乏的地區,來均衡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以更合理的利用水資源;南水北調就屬于跨流域調水工程之一,進行分析解答。
讀圖分析可知:
(1)讀左圖可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由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的渠首開始引水,經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鄭州、石家莊等省會城市,一直流向天津和北京。
(2)與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相比,中線工程的一大特點是全線基本實現自流輸水,輸水成本低。從右上圖 中信息分析,中線能自流輸水的原因是地勢南高北低。
(3)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北方人口眾多,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實施南水北調工程能有效緩解北方用水不足的狀況,實現跨區域調水以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為緩解北方地區用水緊張,除南水北調外,可以采取的措施還有:①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②治理水污染,加大循環利用,③積極發展節水農業,修建水庫等水利工程,⑤加強宣傳,提高節水意識。故選:B。
(5)從某種意義上講,節水比調水更重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使用節水器具等節水措施。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氣候類型的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東部地區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_______氣候、______氣候和_______氣候,說明我國氣候具有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
(2)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氣候,受地形因素影響最明顯的是________氣候。
(3)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是因為我國(_______)
A. 氣候復雜多樣 B.夏季普遍高溫 C. 季風氣候顯著 D.雨熱同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西安、東京位置圖和兩城市相關氣候資料.讀圖(如圖所示),回答下題.
【1】關于西安、東京兩城市氣候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西安氣候為亞熱帶季氣候 B. 西安氣溫年較差比東京小
C. 東京冬季比西安溫暖濕潤 D. 東京的雨季集中在夏季
【2】造成西安與東京兩城市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因素 B. 緯度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海陸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人口地理界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位于______ 省,B位于_______ 省,其中_______ 是我國少數民族個數最多的省份。
(2)圖中數據表明AB線以東地區人口分布_____ ,以西地區人口________ ,可見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______,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地區沿106.5°E經線的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1】冬季②地氣溫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緯度因素外,主要是因為②地( )
A.海拔較高B.受夏季風影響較大
C.森林覆蓋率高D.受冬季風影響較小
【2】圖中②地所屬氣候類型是( )
A.熱帶季風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D.地中海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