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簡圖,結合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生產生活方式與四大地理區域搭配正確的是( )
A. ①——甲地區B. ②——乙地區
C. ③——丙地區D. ④——丁地區
【2】有關四大地理區域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a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湖較多,適合發展林業
B. a河和b河均發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
C. 丙地區東部牧草生長良好,適合發展畜牧業
D. 甲地區雨熱同期,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區
【3】某國外學者在研究中國區域差異時,形象地將我國四大區域分別命名為“綠色中國”“銀色中國”“黃色中國”和“金色中國”,即“四色中國”。但中國疆域完整地表述應為“五色中國”,需要在“四色中國”基礎上加上的“一色”是( )
A. 黑色中國B. 白色中國
C. 藍色中國D. 紅色中國
【答案】
【1】D
【2】A
【3】C
【解析】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之間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差異很大,根據各地區自然和社會經濟的不同,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分別是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和青藏地區。
【1】由圖可知,①表示的蒙古包是位于丙表示的西北地區;②表示的是水鄉,是甲表示的南方地區景觀;③所示是冰川廣布,是乙表示的青藏地區景觀;④表示的是窯洞,是丁表示的北方地區景觀,故選D。
【2】有關四大地理區域的說法,a河流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河湖較多,適合發展漁業;a河和b河均發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丙地區東部牧草生長良好,適合發展畜牧業;甲地區雨熱同期,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區,故選A。
【3】除題目表述的“四色中國”以外,中國疆域還有一“色”是指我國的海洋國土,要用藍色表示出來,可以稱為“藍色中國”,故選C。
本題考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有關知識,要知道每個區域用的不同顏色及地理意義。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法國旅游的人,選擇下列哪項旅游活動是合理的()。
A. 乘船游覽峽灣,觀看午夜的太陽
B. 登埃菲爾鐵塔,在欣賞名畫《蒙娜麗莎》
C. 欣賞勇士的斗牛比賽D.去阿爾卑斯山滑雪,參觀世界表都伯爾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語句中,描寫南方地區景觀的是( )
A.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C.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D. 遠看是山,近看成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政區圖,回答問題
(1)連接圖中①②兩地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其中①是省的市,②是省的縣,此線東南人口 , 西北人口。
(2)省區③④⑤中,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所在的省是 , 少數民族最多的省是。(填序號)
(3)A代表的自治區名稱是 , 該自治區內主要的少數民族是。B自治區名稱是 , 該自治區的行政中心。C自治區的簡稱是 , 該自治區內的主要少數民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中國主要山脈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區名稱。
A高原;B盆地;C盆地
(2)“山——祁連山——山脈”一線是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3)我國“——太行山——巫山——”一線以東地區,地形基本上以低山丘陵和為主。
(4)位于太行山東西兩側的地形區分別是:東側 , 西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資料稱,環渤海高鐵在2018年年底開建,力爭于2021年通車。讀“環渤海經濟圈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該區域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的優勢條件。
(2)圖示沿海地區承接京、津的產業轉移,試分析這一做法可能對轉入地帶來的有利影響。
(3)水資源缺乏已成為制約該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說說解決此問題的主要措施。
(4)簡述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東部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回答下列問題。(5分)
(1)圖中河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該區域的東面臨海,當太陽從海平面升起時,甲乙丙丁四地中冬季不能看到日出的是______。
(3)圖中陡崖的相對高度最大不超過_______米。
(4)如果該河流上游植被遭到破壞,則可能對河流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區與其資源優勢的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A. 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
B. 黃土高原﹣森林資源豐富
C. 華北平原﹣水能資源豐富
D. 東北平原﹣熱帶動、植物資源豐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