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在部位的地形名稱:A ;B ;D_ .
(2)山頂甲與山頂乙的相對高度是_ 米.
(3)兩個山頂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兩個山頂的實地距離為 米.
(4)山頂甲在山頂乙的 _方向.
(5)圖中小河E的流向是 .
(6)從等高線地形圖上可以看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線 ,坡緩的地方等高線 .
(7)由等高線的數值及分布狀況可判斷該地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答案】
(1)鞍部;陡崖;山脊
(2)58
(3)1500
(4)東北
(5)自西北流向東南
(6)密集;稀疏
(7)山地
【解析】
試題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解:讀圖分析可知:
(1)依據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圖中字母所在部位的地形名稱為:A鞍部;B陡崖;C山谷;D山脊.
(2)圖中山頂甲的海拔高度為678米,山頂乙的海拔高度為620米,兩山頂的相對高度是678﹣620=58米.
(3)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若兩個山頂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兩個山頂的實地距離為3×50000=1500米.
(4)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由此可判定,山頂甲在山頂乙的東北方向.
(5)圖中小河E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東南.
(6)從等高線地形圖上可以看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7)由等高線的數值及分布狀況可判斷該地區域的主要地形類型是山地.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地形類型構成圖(圖1)和地形分布圖(圖2),回答.
(1)讀圖1,可以看出我國地形特征:類型 , 面積廣大.
(2)讀圖2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區名稱:A 盆地;E 山脈.
(3)從圖2中看出,長江、黃河的大致流向是 ,這反映了我國的地勢特點是 .
(4)M山脈位于我國寶島臺灣,是 走向.
(5)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 ,長江、黃河發源地的省區是 ,全部位于熱帶的省區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當地球運動到C位置時,地球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照最多,這一天為北半球的 ______ 日,大約是 _____ 月 ____ 日.
(2)9月23日前后,地球運動到 位置(填字母),此時太陽光直射在 度緯線上.
(3)當地球從B位置運動到C位置時,北半球由 季過渡到 季.在C位置時,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并且北極圈出現 (填極晝或極夜)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板塊構造示意圖”,回答問題。
【1】填寫板塊名稱:A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所在的板塊是_____________板塊。
【3】世界的兩大火山地震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年9月17日早上6:54,南美洲智利中部沿海發生8.2級大地震。上述大地震與____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_______板塊的相撞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圖一),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 。
(2)元旦當天,地球公轉到圖中序號 的位置。
(3)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在肇慶的仙女湖景區會出現“臥佛含丹”的地理奇觀。圖中字母代表春分和秋分的分別是 和 。
(4)地球位于C處時,我國晝 夜 。此時我國的季節是 季,澳大利亞是 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的是( )
A.港珠澳大橋B.杭州灣跨海大橋
C.膠州灣跨海大橋D.廈漳跨海大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針對我國西部地區現狀,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經濟圈”的區域發展戰略,以帶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根據圖示,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西三角經濟圈”包括重慶、A___________(填簡稱)、B__________(填全稱)3個省(市)。
(2)根據上述材料找出“西三角經濟圈”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西三角經濟圈”在發展中造成的主要環境問題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長江中下游平原簡圖
材料二 2016年3月下旬,來自山西省某山區的初中地理王老師乘游輪從寶昌市出發到上海,沿江實地考察長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農業生產和城市經濟建設…
(1)游輪航行在枝城至城陵磯段,王老師感受到江流緩慢,河道異常彎曲,不時看到河中停泊的清淤船上的船工、江堤上的河道工人在忙碌工作.請你猜想船工和河道工人最可能在從事什么工作?_________.
(2)游輪從城陵磯航行至湖口,王老師了解到長江水流不斷增加,這一江段水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
(3)游輪航行在南京至上海江段時,王老師看到江面越來越開闊:客輪、貨輪穿梭不斷;兩岸城市也多了起來,高樓大廈林立,一派繁榮景象.顯而易見長江深刻影響著城市經濟的發展.據此,幫王老師說說長江從哪些方面影響了城市的發展?_________.
(4)整個航行過程中,王老師看到游輪穿過了我國南北方向的鐵路干線有焦柳縣、京廣線、_________、京滬線.
(5)在航行途中,王老師還看到:大江南北,藍天白云下,油菜花盛開;河流密布,水田連片,農民在田間插播著希望的秧苗.王老師不由感嘆這里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王老師看到這里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有那些哪呢?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的爸爸是名船員,最近他從印度尼西亞回國休假.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小明想在地球儀(見圖)上查找印度尼西亞,他按箭頭方向轉動地球儀,這樣轉動可以用來( )
①演示地球自轉 ②演示地球公轉 ③探究四季更替產生的原因 ④探究晝夜更替產生的原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小明在地球儀上找到了北京和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并得出了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
A.北京和雅加達相距約4萬千米
B.北京和雅加達都位于北半球
C.雅加達的位置比北京更偏東
D.雅加達獲得的太陽能量比北京多
【4】爸爸說印度尼西亞風景優美,境內有很多活火山.小明查閱了如圖的火山地震帶分布圖,做出了以下判斷,其中錯誤的是( )
A.這里地殼比較活躍 B.這里位于火山地震帶
C.這里位于板塊交界地帶 D.這里位于板塊內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