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把原來鋼材的數量看作單位“1”,第一次用去總數的20%,第二次用去總數的$\frac{1}{2}$,則剩下的占原來的(1-20%-$\frac{1}{2}$),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用乘法解答;
(2)先根據“總時間÷周數=運行一周用的時間”求出運行一周用的時間,進而根據“運行一周用的時間×周數=總時間”進行解答;
(3)設第一個圓柱的高為3,第二個圓柱的高為5,它們的底面積是S,利用圓柱的體積公式即可求得這兩個圓柱的體積之比,由此根據第一個圓柱的體積是48立方厘米求得第二個圓柱的體積,進而解決問題;
(4)第一周吃了40%,由此確定把這袋大米原來的重量看作“1”,然后求出第二周吃的和還剩6千克占原來的百分之幾,(1-40%),由此得出答案;
(5)第一天加工的與總個數的比是1:3,即第一天加工的是總個數$\frac{1}{3}$,再加工15個就完成這批零件的$\frac{1}{2}$,那么這15個零件就占這批零件的$\frac{1}{2}$-$\frac{1}{3}$,所以這批零件的總量為15÷($\frac{1}{2}$-$\frac{1}{3}$).
解答 解:15×(1-20%-$\frac{1}{2}$)
=15×0.3
=4.5(噸)
答:還剩下4.5噸鋼材.
(2)10.6÷6×14
≈1.77×14
=24.8(小時)
答:運行14周要用24.8小時.
(3)設第一個圓柱的高為3,第二個圓柱的高為5,它們的底面積是S;
第一個圓柱的體積是:3S;
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5S;
所以第一個圓柱的體積:第二個圓柱的體積=3:5;
所以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比第一個多:
48÷3×5-48,
=80-48,
=32(立方厘米),
答: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比第一個多32立方厘米.
(4)12+6)÷(1-40%)
=18÷60%
=18÷0.6
=30(千克)
答:這袋大米原有30千克.
(5)15÷($\frac{1}{2}$-$\frac{1}{3}$)
=15÷$\frac{1}{6}$=90(個)
答:這批零件共有90個.
點評 (1)解答此類問題,首先找清單位“1”,根據求一個熟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2)此題考查的是根據總時間、周數和運行一周用的時間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掌握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3)此題考查了圓柱的體積公式的靈活應用,由此題可以得出結論:底面積相等的圓柱的體積之比等于高的比;
(4)此題的解題關鍵是找“1”,根據已知比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
(5)解決本題關鍵是弄清楚單位“1”是誰,找到15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求解.
科目:小學數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每行棵樹(棵) | 50 | 40 | 25 | 20 | 10 | … |
行數(行)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