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改造中國、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孫中山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之后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對此的正確回答應該是
A.“暫時放棄政治革命,先發展民族經濟,壯大革命力量后卷土重來”
B.“繼續承認歐美列強在華利益,以尋求更大更廣泛的幫助”
C.“采取更靈活的革命策略,爭取更多的軍閥支持革命”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廣大群眾之中,要聯合中共,廣泛地發動群眾”
9.中國同盟會綱領中的“民族主義”的含義是
A.推翻腐朽的清朝統治 B.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C.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D.貫徹“平均地權”的主張
8.導致近代中國人由學習西方“器物”轉向學習“制度”的決定因素是
A.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斷加深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不斷走向科學 D.中國無產階級獨立登上政治舞臺
7.梁啟超曾說:“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這主要表現為
A.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限制 B.興起“實業救國”思潮
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D.維新思想轉變為政治實踐
6. 1891年,上海倫章造紙廠創辦,名義資本15萬兩,分為1500股,每股100兩,但只有1100股認購并繳足了。公司是私家經營,每月生產紙60噸。由于原料昂貴以及與日本紙的競爭,業務難以開展,此廠已瀕于停業。該廠屬于 ( )
A.列強在中國通商口岸建立的企業 B.洋務派建立的個業
C.民族資本家建立的企業 D.民國國有私營企業
5.下列各項事件的首創意義,表述不正確的是
A.總理衙門的設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外交機構
B.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第―次正面交鋒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D.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以后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4.下列觀點與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相符的是
A.治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
B.夫不可變者,倫紀、圣道也,非器械、工藝也。
C.君權與民權合則情易通,議法與行法分則事易就,二者行斯強也。
D.當世惡疾者,帝制為最,惟合眾共和為世界之潮流。
3.《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中關于社會經濟的主張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異 C.完全一致 D.互為補充
2.曾國藩在《討粵匪檄》中寫到:“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賈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變……”通過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國藩
①肯定《天朝田畝制度》 ②否定“圣庫”制度
③維護儒家正統思想 ④肯定資產階級財產私有制原則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史書記載:“蘇南雖近洋場,本屬首當其沖之地,但直到光緒年間,時人記敘還提到紡織與耕種相濟以謀食營生的事實。”這反映了當時
A.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B.小農經濟已完全破產
C.商品經濟陷入困境 D.紡織品產量高、品種多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