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分)20 L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加入3 mol SO3(g)和1 mol氧氣,在某溫度下使其反應,反應至4 min時,氧氣的濃度為0.06mol/L,當反應到8 min時,反應到達平衡。
(1)0 min~4min內生成O2的平均速率:
v(O2)=____________mol/(L·min)。
(2)整個過程中,各物質的濃度與時間關系如下圖所示,則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________________。
(3)若起始時按下表數據投料,相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三氧化硫濃度大于0.05 mol/L的是________,此時的平衡常數與(2)小題比較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A | B | C | D |
SO3 | 1 mol | 3 mol | 3 mol | 0 mol |
SO2 | 2 mol | 1.5 mol | 0 mol | 6 mol |
O2 | 2 mol | 1 mol | 0 mol | 5 mol |
(4)物質的濃度不再改變標志該反應已達平衡,下列還可以說明該反應已達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體系內壓強不再改變
②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
③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
④v正(SO3)=2v逆(O2)
⑤n(SO3)∶n(O2)∶n(SO2)=2∶1∶2
(20分) “酒是陳的香”,就是因為酒在儲存過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實驗室我們也可以用如右圖所示的裝置制取乙酸乙酯;卮鹣铝袉栴}:
(1).寫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在大試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濃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
(3).濃硫酸的作用是:① ;② 。
(4).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
(5).裝置中通蒸氣的導管要插在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離出來,應采用的實驗操作的名稱是 。
(7).做此實驗時,有時還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試管里加入幾塊碎瓷片,其目的是 。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變成生成物,反應一段時間后,就達到了該反應的限度,也即達到化學平衡狀態。下列描述能說明乙醇與乙酸的酯化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有(填序號) 。
①單位時間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水
②單位時間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時生成1mol乙酸
③單位時間里,消耗1mol乙醇,同時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應的速率與逆反應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不再變化
⑴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過一個高能量的過渡態。如題圖⑴所示是NO2和CO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說明這個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NO2和CO的總能量 (填“>”、“<”或“=”)CO2和NO的總能量。
⑵某溫度時,在一個2 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⑵所示。根據圖中數據,試填寫下列空白:
①該反應在 min時達到平衡狀態;
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⑶一定溫度下,對于反應2A(g) + B(g)2C(g)在反應過程中C的物質的量n(C)隨著時間變化關系如圖⑶所示,現從t1時間開始對反應體系升高溫度,n(C)的變化如圖qb所示。則:
①p點時反應的v正 v逆(填“>”、“<”或“=”);
②a,b兩點的正反應速率va vb(填“>”、“<”或“=”)
(12分)20 L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加入3 mol SO3(g)和1 mol氧氣,在某溫度下使其反應,反應至4 min時,氧氣的濃度為0.06 mol/L,當反應到8 min時,反應到達平衡。
(1)0 min~4 min內生成O2的平均速率:
v(O2)=____________mol/(L·min)。
(2)整個過程中,各物質的濃度與時間關系如下圖所示,則該溫度下的平衡常數K=________________。
(3)若起始時按下表數據投料,相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三氧化硫濃度大于0.05 mol/L的是________,此時的平衡常數與(2)小題比較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A | B | C | D |
SO3 | 1 mol | 3 mol | 3 mol | 0 mol |
SO2 | 2 mol | 1.5 mol | 0 mol | 6 mol |
O2 | 2 mol | 1 mol | 0 mol | 5 mol |
⑴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過一個高能量的過渡態。如題圖⑴所示是NO2和CO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說明這個反應是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NO2和CO的總能量 (填“>”、“<”或“=”)CO2和NO的總能量。
⑵某溫度時,在一個2 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⑵所示。根據圖中數據,試填寫下列空白:
①該反應在 min時達到平衡狀態;
②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⑶一定溫度下,對于反應2A(g) + B(g)2C(g)在反應過程中C的物質的量n(C)隨著時間變化關系如圖⑶所示,現從t1時間開始對反應體系升高溫度,n(C)的變化如圖qb所示。則:
①p點時反應的v正 v逆(填“>”、“<”或“=”);
②a,b兩點的正反應速率va vb(填“>”、“<”或“=”)
1
2
3
4
5
6
7
8
C
D
D
D
C
B
B
D
9
10
11
12
13
14
D
BC
BC
B
AB
CD
15.(10分) (1)① 氟離子 結構示意圖 (1分)
② 取形狀大小相同的鎂片和鋁片分別與體積相同、濃度相同的稀鹽酸反應,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 (2分)(操作1分,觀察指標1分。著重號部分缺一處扣1分。用金屬與沸水反應、等濃度鹽溶液堿性比較等合理方法均得分,方案無可行性不給分。)
③ 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 (2分)(化學式錯得0分,配平錯扣1分)
有白色膠狀沉淀生成,有無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 (2分)
(各占1分,著重號部分有缺漏合扣1分)
(2)① H2PO4-、HCO3-、HPO42- (2分) ② 強 (1分)
16.(11分)(1)除去表面的油污 CO32- + H2O HCO3- + OH- (2分)
(2)不再有氣泡產生(或只有極少量氣泡產生) (1分)
(3)若控制不準確溫度過高Fe2+易被氧化;由于有氫氣生成,明火加熱不安全
(兩個方面各占1分)
(4)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2分) (化學式錯得0分,配平錯扣1分)
(5)6.6 (2分) (多寫單位g不扣分)
(6)循環使用 (2分(具體說出如何循環使用同樣得分,意思相近表達欠清晰扣1分)
17.(11分)
(1)2MnO4- +
5H
(化學式錯得0分,配平錯扣1分,漏↑扣1分,扣完為止)
(2)4 (2分)
(3)① 反應開始時:c(KMnO4)==0.00067 mol?L-1 (1分)
反應時間:=
=6.7min (1分)
KMnO4的平均反應速率:
ν(KMnO4)==
=1×10-4 mol?L-1?min-1 (1分)
(一步完成計算且結果正確得3分,結果錯誤得0分。速率單位錯誤扣1分)
② 否(或:不可行) (1分) 取過量的體積相同、濃度不同的草酸溶液分別同時與體積相同、濃度相同的高錳酸鉀酸性溶液反應。(3分)
(基本思路錯誤得0分,思路正確未強調草酸過量扣1分,未強調體積相同扣1分)
18
19.(12分)(1)增大 (1分)(2)不移動 (1分)(3)(4分)(各占2分,起點位置、曲線走勢、終點與原曲線的相對高低等只要有一處錯誤則得0分。)
(4)(4分)0.60(2分) ν正_>_ν逆(2分)
(5)-787.0 (2分)(不帶負號得0分,有效數字不準確扣1分。)
20.(每空2分,共10分)
(1) (2分) (2)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2分)
(3)3Fe+ 4H2O Fe 3O4+4H2↑
(2分)
(4)Fe+6H++3NO3-=Fe3++3NO2↑+3 H2O
3 Fe+8H++2NO3-=3Fe2++2NO ↑+4H2O (共2分)
(5)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KSCN溶液,如果出現紅色,說明變質;反之,沒有變質 (2分)
21(1)a、d(1分); (2)3:2:3(1分); (3)C3H4O4(1分);
(4)
+ CH2(COOH) 2
+H2O(2分)
(5)4種 (2分) (寫出下列四種結構中的任意一種均可得2分)
![]() |
22.(10分)(1) C F (2分) (漏選1個扣1分,多選一個也扣1分,扣完為止。)
(2)① 3 (1分) 2 (1分)
② HCO3-中含有O-H鍵,相互之間可通過O-H┅O氫鍵締合(1分)
(寫出HCO3-化學式并指出離子之間有氫鍵作用才能得分)
(3)斷裂C≡O中的一個π鍵消耗的能量是273kJ/mol,斷裂N≡N中的一個π鍵消耗的能量是523.3kJ/mol, 斷裂一個π鍵CO比N2更容易,所以CO更活潑。(2分)
(敘述清楚,未具體計算出數值不扣分。)
(4)① 1s22s22p63s23p63d84s2 (1分)
② 分子晶體 (1分)
③ (1分)
23.(10分) (1)FeC2O4?2H2OFeC2O4+2H2O,加熱 減少的質量等于所含結晶水的質量 (2)FeO、CO、CO2;1:1:1。(3)30%。(4)6Fe2O3
4Fe3O4+O2↑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