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圖是生態系統中三種物質的循環及其關系簡圖,請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
(1)N、S元素除了以氣體的形式被植物吸收以外,還能以____形式被吸收,所以它們與C元素不同,是屬于____元素;S在生物體內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
(2)完成⑦過程的微生物的代謝類型是_________。
(3)若圖中D代表—個種群,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數量,第一次捕獲60個,做上標記放回一段時間后,第二次捕獲20個,其中有標記的4個,如果該種群每個個體平均體重為4kg,最少有B生物___kg方能維持生態平衡。如果將圖中D所代表的生物全部遷出,則B代表的生物種類數將___。
(4)為了維持生物圈穩態,在物質生產方面人類應當建立無廢料體系,即建立_______________的生產模式。
下圖是生態系統中三種物質的循環及其關系簡圖,請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
(1)N、S元素除了以氣體的形式被植物吸收以外,還能以____形式被吸收,所以它們與C元素不同,是屬于____元素;S在生物體內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
(2)完成⑦過程的微生物的代謝類型是_________。
(3)若圖中D代表—個種群,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數量,第一次捕獲60個,做上標記放回一段時間后,第二次捕獲20個,其中有標記的4個,如果該種群每個個體平均體重為4kg,最少有B生物___kg方能維持生態平衡。如果將圖中D所代表的生物全部遷出,則B代表的生物種類數將___。
(4)為了維持生物圈穩態,在物質生產方面人類應當建立無廢料體系,即建立_______________的生產模式。
下圖是生態系統中三種物質的循環及其關系簡圖,請分析后回答下列問題:
(1)N、S元素除了以氣體的形式被植物吸收以外,還能以____形式被吸收,所以它們與C元素不同,是屬于____元素;S在生物體內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
(2)完成⑦過程的微生物的代謝類型是_________。
(3)若圖中D代表—個種群,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數量,第一次捕獲60個,做上標記放回一段時間后,第二次捕獲20個,其中有標記的4個,如果該種群每個個體平均體重為4kg,最少有B生物___kg方能維持生態平衡。如果將圖中D所代表的生物全部遷出,則B代表的生物種類數將___。
(4)為了維持生物圈穩態,在物質生產方面人類應當建立無廢料體系,即建立_______________的生產模式。
圖一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簡圖,“→”表示碳的流動方向。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消費者之間種群數量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圖三表示外來物種在一定時期內的增長曲線。請據圖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 的形式進行。
(2)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請寫出圖一中的食物鏈 。該食物鏈共包含了 個營養級,若消耗生產者1000kg,位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
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 kg。
(3)如果圖二中甲、乙、丙代表圖一中A、B、C,則甲、乙、丙分別依次代表的是_______。
(4)研究者觀察到蒼鷹處在圖中的最高營養級。假設C攝入的能量為a,其中存在于糞便中的能量為b,呼吸散失的能量為c,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為d,若能量的傳遞效率在10~20%之間,則流入蒼鷹的能量最多為 。
(5)研究者要調查蒼鷹的種群密度,常用的調查方法是 。
(6)根據圖三可以判斷引進該生態系統的外來物種呈現 ___ ___增長,這種增長方式中增長率的變化特點_____ _____。請你寫出該外來物種呈現這種增長的原因以及對該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危害:原因: 。
可能造成的危害:
圖一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簡圖,“→”表示碳的流動方向。圖二表示該生態系統中消費者之間種群數量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圖三表示外來物種在一定時期內的增長曲線。請據圖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以 的形式進行。
(2)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請寫出圖一中的食物鏈 。該食物鏈共包含了 個營養級,若消耗生產者1000kg,位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
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 kg。
(3)如果圖二中甲、乙、丙代表圖一中A、B、C,則甲、乙、丙分別依次代表的是_______。
(4)研究者觀察到蒼鷹處在圖中的最高營養級。假設C攝入的能量為a,其中存在于糞便中的能量為b,呼吸散失的能量為c,流入下一營養級的能量為d,若能量的傳遞效率在10~20%之間,則流入蒼鷹的能量最多為 。
(5)研究者要調查蒼鷹的種群密度,常用的調查方法是 。
(6)根據圖三可以判斷引進該生態系統的外來物種呈現 ___ ___增長,這種增長方式中增長率的變化特點_____ _____。請你寫出該外來物種呈現這種增長的原因以及對該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危害:原因: 。
可能造成的危害: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