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 共16分) 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提出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簡稱VSEPR模型),用于預測簡單分子立體結構。其要點可以概括為:
Ⅰ、用AXnEm表示只含一個中心原子的分子組成,A為中心原子,X為與中心原子相結合的原子,E為中心原子最外層未參與成鍵的電子對(稱為孤對電子),(n+m)稱為價層電子對數。分子中的價層電子對總是互相排斥,均勻的分布在中心原子周圍的空間;
Ⅱ、分子的立體構型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間的排布,不包括中心原子未成鍵的孤對電子; Ⅲ、分子中價層電子對之間的斥力主要順序為: i、孤對電子之間的斥力>孤對電子對與共用電子對之間的斥力>共用電子對之間的斥力; ii、雙鍵與雙鍵之間的斥力>雙鍵與單鍵之間的斥力>單鍵與單鍵之間的斥力; iii、X原子得電子能力越弱,A-X形成的共用電子對之間的斥力越強; iv、其他。
請仔細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要點I可以畫出AXnEm的VSEPR理想模型,請填寫下表:
n+m |
2 |
|
VSEPR理想模型 |
|
正四面體 |
價層電子對之間的理想鍵角 |
|
109°28′ |
(2)請用VSEPR模型解釋CO2為直線型分子的原因 。
(3) H2O分子的立體構型為: ,請你預測水分子中∠H-O-H的大小范圍為 ,原因是 。
(4) SO2Cl2和SO2F2都屬AX4E0型分子,S=O之間以雙鍵結合,S-Cl、S-F之間以單鍵結合。請你預測 SO2Cl2和SO2F2分子的立體構型: 。
(共6分)20世紀80年代末,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率先提出了低熱固相反應的概念,從而打破了固體之間的反應只有在高溫下才能進行的局限性。他們發現一些在液相中不能進行的反應在低熱固相反應中得以實現,一些在固相和液相反應中都能進行的反應,產物卻不同。
將CuCl2?2H2O晶體和NaOH固體混合研磨,可生成黑色固體化合物A。A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硫酸生成藍色溶液B;在B中加入適量氨水生成淺藍色沉淀C;C溶于鹽酸后,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溶于過量氨水得到深藍色溶液D,向D中通入SO2至微酸性,有白色沉淀E生成。元素分析表明E中部分元素的質量分數為:Cu 39.31%、S 19.84%、N 8.67%;激光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顯示E的晶體里有一種三角錐型的負離子和一種正四面體型的正離子;磁性實驗指出E呈抗磁性。
(1) A的化學式為 ;A不同于CuCl2和NaOH在溶液中反應所得產物的可能原因是 。
(2) C的化學式為 ,D的化學式為 。
(3) 寫出由D生成E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共14分)某學習小組甲利用中和反應原理和DIS系統(即數字化信息系統,由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和計算機組成)測定某氨水的物質的量濃度,以測量溶液導電能力來判斷滴定終點。請回答:
(1)實驗時量取10.00mL氨水樣品,配制成100mL待測氨水。
(2)量取20.00mL上述溶液倒入潔凈干燥錐形瓶中,連接好DIS系統。如果錐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餾水,是否會影響測量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否”“不能確定”)。
(3)①滴定管盛放鹽酸前,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少量蒸餾水洗滌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鹽酸調整液面至凹液面的最低點處于滴定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錐形瓶中滴加0.10mol·L-1的鹽酸,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溶液導電能力與加入鹽酸體積關系的曲線圖。
寫出氨水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氨水樣品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滴定過程中不慎將數滴酸液滴在錐形瓶外,則會使測定結果 。(填偏高、偏低、無影響)
(每空2分,共14分)
(一)用碳酸鈉粉末配制0.2000 mol·L-1Na2CO3溶液0.5L
(1)需選用的玻璃儀器或用品 (填字母編號)
B、0.5L平底燒瓶 C、0.5L容量瓶 D、0.5L圓底燒瓶 E、燒杯 F、試管 G、膠頭滴管 H、量筒 I、托盤天平 J、藥匙 M、濾紙 N、玻璃棒
(2)應稱取 g 碳酸鈉粉末來溶于水
(二)用0.2000 mol·L-1Na2CO3溶液標定未知濃度的鹽酸
(1)把0.2000 mol·L-1Na2CO3溶液裝入 (酸式,堿式)滴定管中。從此滴定管中放出20.00mL0.2000 mol·L-1Na2CO3溶液入錐形瓶中,滴2至3滴甲基橙作指示劑,用未知濃度的鹽酸來滴定0.2000 mol·L-1Na2CO3溶液,根據 判斷滴定終點達到。
(2)終點達到時,用去鹽酸16.00mL(三次的平均值),則鹽酸c(HCl)=
(三)中和熱的測定
用(二)實驗中標定好濃度的鹽酸50.0mL與0.55mol·L-1NaOH 50.0mL反應做中和熱的測定實驗。每次用量均一樣,三次實驗測得溫度升高的平均值為3.41℃,則實驗測得中和熱△H= (混合后溶液的比熱容C = 4.18J·℃-1·g-1),實驗測得中和熱比理論 (偏高,相等,偏低)
(每空2分,共14分)
(一)用碳酸鈉粉末配制0.2000 mol·L-1Na2CO3溶液0.5L
(1)需選用的玻璃儀器或用品 (填字母編號)
B、0.5L 平底燒瓶 C、0.5L 容量瓶 D、0.5L圓底燒瓶 E、燒杯 F、試管 G、膠頭滴管 H、量筒 I、托盤天平 J、藥匙 M、濾紙 N、玻璃棒
(2)應稱取 g 碳酸鈉粉末來溶于水
(二)用0.2000 mol·L-1Na2CO3溶液標定未知濃度的鹽酸
(1)把0.2000 mol·L-1Na2CO3溶液裝入 (酸式,堿式)滴定管中。從此滴定管中放出20. 00mL0.2000 mol·L-1Na2CO3溶液入錐形瓶中,滴2至3滴甲基橙作指示劑,用未知濃度的鹽酸來滴定0.2000 mol·L-1Na2CO3溶液,根據 判斷滴定終點達到。
(2)終點達到時,用去鹽酸16.00mL(三次的平均值),則鹽酸c(HCl)=
(三)中和熱的測定
用(二)實驗中標定好濃度的鹽酸50.0mL與0.55mol·L-1NaOH 50.0mL反應做中和熱的測定實驗。每次用量均一樣,三次實驗測得溫度升高的平均值為3.41℃,則實驗測得中和熱△H= (混合后溶液的比熱容C = 4.18J·℃-1·g-1),實驗測得中和熱比理論 (偏高,相等,偏低)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