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圖,據圖回答11——12題
1.關于B國家的正確敘述是 ( )
A.該國為大陸西岸以平原為主的國家
B.該國北部為熱帶干旱氣候,南部為溫帶多雨氣候
C.該國中部沿海鹽度較同緯度東岸鹽度低
D.該國南部平原廣且降水多,農業發達
2.關于A與B兩國共性與差異的正確敘述是 ( )
A.A國的比例尺小于B國的比例尺
B.B國P2多雨時期,A國也多雨
C.A國P1受西南風影響時,B國P2少雨
D.B國與A國沿海都受西風影響降水多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1:第一財經日報: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2月9日,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甘肅、陜西等8省冬小麥受旱面積達11595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2536萬畝,受旱面積占8省冬小麥播種面積的42%。
材料2:據新華社電 2011年2月9日至13日,隨著冷空氣的入侵,我國北方地區先后迎來兩次降水過程。2月9日至10日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南部,蘇皖北部部分地區,華北、黃淮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10毫米,2月12日的降水主要集中在石家莊以北地區,尤其是河北北部,北京等冬小麥非主產區,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不足5毫米,山東、河南大部分地區均無有效降水。
材料3:下圖為河南省2011年2月11日實測土壤相對濕度分布圖(單位:%)。
(1)試分析山東、河南等省冬季旱災多發的原因。
(2)下列關于材料2的分析,錯誤的是( )
A.土壤相對濕度為40%,屬于重旱
B.土壤相對濕度為70%,屬于輕旱
C.商丘屬于輕旱區
D.周口屬于無旱區
(3)旱災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為減少類似的災情我們今后應采取什么措施?
閱讀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18分)
材料一:恩賈梅納(下圖B,下同),歷史上系撒哈拉沙漠南緣商隊貿易要站。現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1900年法國在此建立軍事據點,1960年乍得獨立后定為首都。
市中心區為政府機關所在地,多歐式建筑,為西方人居住區。東區為文教區。北區是本地人聚居地和商業區。西北部為工廠區,
乍得湖(L)是一個國際湖泊。湖濱地勢低平,沿湖一帶是重要灌溉農業區。湖區東南部,是重要的農業區,盛產棉花、花生等。這里炎熱少雨,蒸發極大,地下水為周圍地區居民生活和牲畜用水的重要來源。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乍得湖的面積在1963年時為2.5萬平方公里,到2001年已減少為不到1500平方公里。乍得湖可能在20年后消失。
古乍得湖岸的遺址告訴我們,在地質史上乍得湖經歷過比現代還要干旱的時期。
乍得湖接近大陸中心和撒哈拉沙漠,有許多獨特之處。湖水面積伸縮性很大,水位常隨季節變化。
湖水主要來自沙里·洛貢河(R1),為乍得湖提供了80%~85%的水量補給。這條河流的水量在40年中已明顯減少。湖區生態環境嚴重失調,干旱程度愈演愈烈,農業收成和漁業產出持續減少,湖區2000萬人面臨饑荒威脅。
在2009年10月16日的羅馬會議上,與會專家討論了從剛果河的主要支流烏班吉河(R2)向沙里河分流的方案的可行性。
材料二:非洲局部示意圖:
材料三:恩賈梅納1961-1990年氣候資料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最高氣溫 (攝氏度) | 32.4 | 35.2 | 38.7 | 41.0 | 39.9 | 37.2 | 33.5 | 31.6 | 33.7 | 36.9 | 35.8 | 33.5 |
平均最低氣溫 (攝氏度) | 14.3 | 16.6 | 21.0 | 24.8 | 25.8 | 24.7 | 23.1 | 22.4 | 22.7 | 21.8 | 17.8 | 14.8 |
降雨量(毫米) | 0.0 | 0.0 | 0.3 | 10.3 | 25.8 | 50.3 | 144.0 | 174.4 | 84.3 | 20.3 | 0.1 | 0.0 |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 南極冰蓋最高點示意圖(新華社圖片)
材料二 據新華社北京2005年1月18日電人類首次上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北京時間18日3時16分,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詳細勘測和對比,在挺進南極內陸冰蓋l 200多公里后,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確認找到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 093米。科學家介紹,冰穹A作為南極冰蓋冰芯鉆探僅存在的最后一個理想地點和世界上冰雪現代氣候環境觀測、大氣與氣象觀測等獨一無二的“科學觀測站”,在科學上的意義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學觀測站所無法代替的。冰穹A地區直接接受來自地球平流層大氣的沉積,這里的冰蓋是原始堆積形成的,儲存著全球的氣候和大氣環境信息。冰穹A地區也是南極冷源的中心區,可望獲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氣溫。
(1)科考隊2004年12月22日從中山站啟程,到抵達南極冰蓋之巔這一期間(多選題)
A.太陽直射點一直在南半球
B.南極圈以南地區一直都處于極晝
C.上海一直是晝長小于夜長
D.南極大陸一直被極地高壓控制,盛行東南風
(2)科考隊沿途可能遇到的危險有(多選題)
A.暴風雪迎面撲來,看不清路
B.積雪覆蓋的冰裂隙隨時有可能吞沒隊員
C.嚴寒和高原反應使隊員身體不適
D.隨時會遭遇熊的襲擊
(3)南極冰蓋最高點在中山站(69°22′24″S,76°2′40″E)的 方向。
(4)科學工作者生活在南極洲,必然需要能源。從其他大洲帶入運輸費用較高,如果就地解決能源問題,最適宜開發利用的能源是 。
(5)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南極洲的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 南極冰蓋最高點示意圖(新華社圖片)
材料二 據新華社北京2005年1月18日電 人類首次“登”上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北京時間18日3時16分,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詳細勘測和對比,在挺進南極內陸冰蓋l 200多公里后,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確認找到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 093米。科學家介紹,冰穹A作為南極冰蓋冰芯鉆探僅存在的最后一個理想地點和世界上冰雪現代氣候環境觀測、大氣與氣象觀測等獨一無二的“科學觀測站”,在科學上的意義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學觀測站所無法代替的。冰穹A地區直接接受來自地球平流層大氣的沉積,這里的冰蓋是原始堆積形成的,儲存著全球的氣候和大氣環境信息。冰穹A地區也是南極冷源的中心區,可望獲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氣溫。
(1)科考隊2004年12月22日從中山站啟程,到抵達南極冰蓋之巔這一期間(多選)
A.太陽直射點一直在南半球 B.南極圈以南地區一直都處于極晝
C.上海一直是晝長小于夜長 D.南極大陸一直被極地高壓控制,盛行東南風
(2)科考隊沿途可能遇到的危險有(多選)
A.暴風雪迎面撲來,看不清路 B.積雪覆蓋的冰裂隙隨時有可能吞沒隊員
C.嚴寒和高原反應使隊員身體不適 D.隨時會遭遇熊的襲擊
(3)南極冰蓋最高點在中山站(69°22′24″S,76°2′40″E)的 方向。
(4)科學工作者生活在南極洲,必然需要能源。從其他大洲帶入運輸費用較高,如果就地解決能源問題,最適宜開發利用的能源是 。
(5)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南極洲的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