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中國務工經商流動人口示意圖”(圖1)和“1850年以來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圖”(圖2),回答問題。
圖1 圖2
(1)兩圖中反映的人口遷移類型是 (按是否跨越國界劃分)。
(2)四川人口大量外遷對本省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3)根據圖1,這一時期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的大量增加,人口遷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和 。
(4)引起美國人口在本土范圍內頻繁遷移的主要原因有:戰爭、 、 的發展、 的開發、新工業區的建立、 的改善等。
(5)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老工業區和城市出現人口回流現象,老工業區對其的拉力是 。
材料一:20世紀下半葉,我國沙塵暴發生次數和沙漠化面積擴大的統計情況:
年代 |
50 |
60 |
70 |
80 |
90 |
發生沙塵暴次數(次) |
5 |
8 |
13 |
14 |
23 |
年代 |
50~60年代 |
79~80年代 |
90年代 |
沙漠化土地每年擴展面積(平方千米) |
1560 |
2100 |
2460 |
材料二:參加國家環保總局和中科院組織的“探索沙塵暴”科考活動的20多位專家指出:目前造成我國北方沙塵暴的不是來源遠古形成的沙漠戈壁,而主要是人為活動干擾后的沙漠化土地。我國北方4個沙塵暴主要源區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區,內蒙古中部農牧交錯區及草原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地區,內蒙古、陜西、寧夏長城沿線旱作農業區。
材料三:專家們認為,原因之一是貧困地區人口過渡增長導致:貧困-人口增加-環境退化之間的惡性循環。
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北方沙塵暴多發生在春季,試分析其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選擇填空):
A.春季北方降水少氣溫回升快
B.春季多大風,沙塵極易被大風揚起
C.春季北方尚在西伯利亞反氣旋控制下多西北風
D.初春季節北方地區的植被尚未長出綠葉返青
E.春季時南北方氣流頻繁交匯,多大風天氣
人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選擇填空)。
A.四個沙源區,人口增長過快,存在毀林開荒現象
B.城市擴展過快,占用的土地形成荒漠化現象
C.部分外來人口到草原區挖甘草和發菜
D.草原被開墾為耕地,地表缺少植被保護
E.草原區存在著過渡放牧狀況
(2)試分析治理沙塵暴現象的方法,請你至少舉出三至四種方法來:
(3)若干種方法中,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控制當地人口過渡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是否正確_________(只能回答是否);其原因是_________。
滴滴涕(DDT)是20世紀60年代以前廣為應用的一種殺蟲劑,它由三氯乙醛和氯苯通過如下反應制備得到:
材料一 據統計,由于使用了DDT等化學農藥,減少病蟲害,挽回的糧食損失占總產量的15%。若以世界糧食年產量18億噸(70年代末水平)計算,那么有2.7億噸是由化學農藥換回來的,相當于10多億人一年的口糧。此外,DDT還能有效地殺滅蚊蠅、體虱等傳染疾病的害蟲,從而大大減少瘧疾、傷寒等的發病率和死亡人數。瑞士昆蟲學家保羅·米勒因發現DDT藥效,而于1948年榮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材料二 曾幾何時,DDT因其穩定性、脂溶性、藥效普適性等特點,而被大量生產,普遍使用,以致最終造成環境污染。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卡爾松(Bachel Carson)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對包括DDT在內的農藥所造成的公害,作過生動的描寫:“天空無飛烏,河中無魚蝦,成群雞鴨牛羊病倒和死亡,果樹開花但不能結果,農夫們訴說著,莫名其妙的疾病接踵襲來。總之,生機勃勃的田野和農莊變得一片寂靜,死亡之幽靈到處游蕩……。”此書問世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從70年代初起,美國、瑞士等國相繼禁止生產DDT。我國政府于1985年明令全部禁止使用DDT。
材料三 DDT從興起到被取締,發人深省。為此事,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就因曾頒布此項諾貝爾獎而表示深深的愧疚。
材料四 為了殺滅對人類有害的昆蟲,而又避免或減少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平衡,化學工作者進行了不懈地努力,研制出多種新型殺蟲劑,以代替DDT等農藥。例如化合物A就是其中的一種。
請完成下列各題:
(1)氯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由苯和氯氣生產氯苯的反應是
[ ]
A.化合反應 |
B.分解反應 |
C.取代反應 |
D.加成反應 |
(2)下列關于DDT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DDT也能殺死有益的生物
B.DDT極易溶于水
C.DDT是烴的衍生物
D.DDT不易被生物分解
(3)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團有:________
(4)南極企鵝和北極土著居民的體內也曾發現微量的DDT,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DDT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之一是打破了一些營養結構簡單的生態系統的平衡。例如在華北地區,化學殺蟲劑通過食物鏈到達食蟲鳥體內,使松毛蟲的天敵數量減少,于是純油松林中松毛蟲泛濫成災。若將純林改造為混交體,由于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就建立起食物網的生物控制機制,既控制了蟲害,又維持了生態平衡。下圖為混交林中食物網結構的一部分,請將下列生物的代碼填入相應框中。
A.綠色植物 |
B.昆蟲 |
C.食蟲鳥 |
D.鼠 |
E.鷹 |
F.蛇 |
G.兔 |
(6)從對DDT認識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哲學認識論啟示?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的大城市中心區人口開始向郊區遷移,在城市周圍形成新城或衛星城,并將城市文化和產業等帶到郊區,在郊區建設了許多超級市場、高級住宅、大型停車場,且在老城區和新城區或衛星城之間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運輸,整個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
材料二 下圖為部分國家城市化及其經濟發展情況統計圖(圖甲)和部分國家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統計圖(圖乙)。
(1)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主要發生在材料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國家,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________,分析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2)有關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正確的說法是________。(雙選)
A.是社會生產力退化的表現
B.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
C.是城市化發展的繼續
D.是大量非農業人口轉化為農業人口造成的
(3)由材料二可知,發達國家處于城市化發展的________階段,發展中國家處于城市化發展的________階段。
(4)美國洛杉磯城區“空心”現象嚴重,分析其今后發展應該注意的問題。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題:(8分)
材料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的大城市中心區人口開始向外圍的小城鎮和鄉村遷移,且在老城和遠郊之間迅速發展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運輸,整個都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
材料二:部分國家城市化及其經濟發展情況比較表(美元)
(1)材料一中敘述的現象在 (國家類型)表現最明顯,被稱為 現象。
(2)讀表格回答:縱觀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城市化水平可以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
的發展水平,但大城市過度膨脹也產生嚴重的問題,如 等生態環境問題,以及 、 等社會環境問題
(3)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該地區城市化進程主要是由
推動的。通常以 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