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年聊城一中期末)(13分)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兩個光滑的定滑輪的半徑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傾角為θ=30°。用一根跨過定滑輪的細繩連接甲、乙兩物體,把甲物體放在斜面上且連線與斜面平行,把乙物體懸在空中,并使懸線拉直且偏離豎直方向=60°.現同時釋放甲、乙兩物體,乙物體將在豎直平面內振動,當乙物體運動經過最高點和最低點時,甲物體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動.已知乙物體的質量為m=1,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試求:
(1)乙物體運動經過最高點和最低點時懸繩的拉力;
(2)甲物體的質量及斜面對甲物體的最大靜摩擦力。
(09年開封市一模)汶川地震主要是印度洋板塊的移動擠壓,造成板塊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強烈振動。地震波分三種:縱波(P波),=9.9km/s;橫波(S波),
=4.5km/s;面波(L波),
=1.4km/s。若某地震觀測臺T記錄到的地震曲線如圖所示,在曲線上測得P波與S波的時間差為8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處的波形是p波,c處的波形是L波
B. a處的波形是L波,c處的波形是p波
C.觀測臺T到震源的距離約是43.2km
D.觀測臺T到震源的距離約是66km
(09年太原市調研)(9分)在“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先測得擺線長,再用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擺球直徑,如圖(甲)所示,然后讓單擺開始振動,則:
(1)該單擺擺球的直徑為 cm。
(2)如果該同學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計算擺長時未加上擺球的半徑
B.開始計時時,秒表開啟過遲
C.擺線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懸點,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
D.實驗中誤將29次全振動計成30次
(3)為了提高實驗精度,在實驗中可改變幾次擺長L,測出相應的周期T,從而得出一組對應的L與T的數值,再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將所得數據連成直線,如圖(乙)所示,則測得的重力加速度g= m/s2。(保留3位有效數字)
(09年湛江二中月考)光電效應的四條規律中,波動說僅能解釋的一條規律是( )
A.入射光的頻率必須大于或等于被照金屬的極限頻率才能產生光電效應
B.發生光電效應時,光電流的強度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
C.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
D.光電效應發生的時間極短,一般不超過10-9s
(09年湖南十二校聯考)(4分)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的操作步驟為:
a.取一根細線,下端系住直徑為d的金屬小球,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
b.用米尺量得細線長度l
c.在擺線偏離豎直方向5°位置釋放小球
d.用秒表記錄小球完成n次全振動的總時間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計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與實際值相比 (選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