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圖為“我國1990~2007年某城市各區人口密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1~12題。
1.④區土地利用類型應為 ( )
A.商業用地 B.工業用地? C.政府機關用地 D.居住用地?
2.關于該城市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該城市總人口明顯減少?
B.③區商業服務等級最高、種類最多?
C.K濱河地帶適宜建開放式公園
D.高新技術產業區應建在①區
圖12示意H市及其周邊地區,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擁有百萬人口的H市為我國西南地區較富庶的重工業城市。該市及其周邊地區是我
國熱帶、亞熱帶水果和冬季蔬菜生產基地,也是我國立體農業的典型區。
表2 H市某河谷蒸發量與降水量統計數據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蒸發量(mm) | 130.4 | 182.4 | 271.0 | 298.7 | 314.3 | 233.2 | 190.2 | 174.9 | 137.9 | 129.2 | 103.8 | 97.7 |
降水量(mm) | 3.O | 2.1 | 4.4 | 14.6 | 51.6 | 143.5 | 191.4 | 177.0 | 137.6 | 49.1 | 15.2 | 3.4 |
(1)指出該地區發展立體農業的有利地形條件。(5分)
(2)分析該地區河谷可種植優質熱帶水果的有利氣候條件。(11分)
(3)從交通運輸角度分析該地蔬菜遠銷北方市場成本高的地理原因。(9分)
(4)簡析該市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的有利社會經濟因素。(12分)
讀我國東部某地區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十多年來,我國東部某地區甲市作為“雁頭”,帶動了作為“兩翼”的乙市、丙市制造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材料二:甲、乙、丙市制造業中主導行業(比重高于6%)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變化
行業層次 | 產值比 重(%) | 甲市 | 乙市 | 丙市 | ||||||
1998年 | 2002年 | 2006年 | 1998年 | 2002年 | 2006年 | 1998年 | 2002年 | 2006年 | ||
一 | ≥18 | c | ||||||||
二 | 15--18 | a | c | f | ||||||
三 | 12--15 | a | f | ac | f | |||||
四 | 9--12 | bcf | a | e | fce | eb | d | fc | ||
五 | 6--9 | de | bfd | bd | cd | da | fd | gd | gc | ade |
注:表中a代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b代表鋼鐵工業;c代表通信設備制造業;d代表電氣機械制造業;e代表化學工業;f代表紡織工業;h代表服裝制造業。
材料三:丙市城鎮發展過程示意圖
(1)材料二表中顯示,在三個城市的主導行業中,產值比重均持續上升的行業是 業,持續下降的行業是_ _業。這一現象說明,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該地區的__
密集型行業比重在持續上升,而__ __密集型行業比重在持續下降。(8分)
(2)甲市主導行業中 業比重下降,而乙、丙兩市相同行業比重上升,反映了該行業由甲市向另外兩市進行轉移。(2分)
(3)根據材料三,說出丙市城鎮發展的特點。(4分)
(4)分析丙市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主要問題。(4分)
下圖為我國華北地區某鄉駐地及周邊部分轄區示意圖,經勘探發現圖示區域有儲量豐富的大煤田。結合圖示,分析回答:
11.隨著對煤炭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利用,圖示區域發生的變化有:
①鄉駐地逐漸發展成為新興的工礦城市 ②經濟結構會由以種植業和林果業為主發展為以工礦業為主 ③居民數量迅速增加,多從事工礦業和服務業 ④交通狀況會有明顯的改善,內外聯系更加便捷 ⑤生態環境有可能惡化,植被減少,水源被污染,空氣質量下降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2.圖示區域除了通過鐵路、公路等直接向外運輸煤炭外,還將煤炭轉化為電能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不可以把坑口電站建在①處 B.可以把坑口電站建在②處
C.將煤炭轉化為電能輸出可以減輕交通運輸壓力 D.將煤炭轉化為電能輸出可以減輕當地的環境污染
下圖為我國中部某城市示意圖,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圖中甲處應優先發展的大型工業企業是________廠,從影響工業布局的主導區位因素上看,該工業屬于________導向型工業。
(2)圖中乙處為服裝、食品等輕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其主要區位優勢是( )
A.接近原料產地 B.接近消費市場
C.運輸便利 D.科技發達
(3)該城市計劃在丙處建一個以電子工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園區,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簡述在此處興建電子工業園區的主要依據。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