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0廣東卷) (8分)將動物的肝細胞研磨并除去ATP后,分別放入3只標號為I、II、III的錐形瓶中。實驗裝置和處理如圖a所示。將實驗用的3只錐形瓶的瓶口密封后,放入20℃水浴鍋中,1h后的結果如圖b所示。
![]() |
(1)實驗中可以看到的明顯變化是 。由此可以推斷 號錐形瓶中發生了 作用。
(2)該實驗的全部結果說明 。
(00廣東卷) (8分)從某腺體的細胞中,提取出附著有核糖體的內質網,放入含有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的培養液中。培養液中含有核糖體和內質網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質和條件。很快連續取樣,并分離核糖體和內質網。測定標記的氨基酸出現在核糖體和內質網中的情況,結果如圖所示。
請回答: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體上大量累積,最可能的解釋是 。
(2)放射性氨基酸繼在核糖體上積累之后,在內質網中也出現,且數量不斷增多,最可能的解釋是 。
(3)實驗中,培養液相當于細胞中的 。
(00廣東卷) (8分)下圖是胰腺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 |
(2)CO2不從毛細血管進入膜腺組織細胞的原因是 。
(3)胰腺組織細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島素,其中 可進人血液,參與物質代謝的調節,如果該物質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濃度升高,導致 病的發生。
(09廣東卷)15.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
A.改變培養液的pH值不影響K值(環境容納量)大小
B.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
C.取適量培養液滴于普通載玻片后對酵母菌準確計數
D.營養條件并非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唯一因素
(09全國卷Ⅱ 7分)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產糖漿,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現在野生菌株對淀粉的轉化效率低,某同學嘗試對其進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實驗步驟:
①配置固體培養基,該培養基的碳源應為 。
②在倒平板前,必須進行的是 。
③將 接入已滅菌的培養基平板上。
④立即用適當劑量的紫外線照射,其目的是 。
⑤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觀察菌落周圍培養基的顏色變化和變化范圍的大小。周圍出
現 現象的菌落即為初選菌落。經分離、純化后即可達到實驗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變異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轉化率較高。經測定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菌體Ⅱ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經進一步研究發現,突變發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編碼區或非編碼區,可推測出菌株Ⅰ的突變發生在 區,菌株Ⅱ的突變發生在 區。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