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江蘇卷)15.對性腺組織細胞進行熒光標記,等位基因A、a都被標記為黃色,等位基因B、b都被標記為綠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處于四分體時期的細胞。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
A.若這2對基因在1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2個黃色、2個綠色熒光點
B.若這2對基因在1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4個黃色、4個綠色熒光點
C.若這2對基因在2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2個黃色、2個綠色熒光點
D.若這2對基因在2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有1個四分體中出現4個黃色、4個綠色熒光點
(09江蘇卷)8.下列關于哺乳動物胚胎發育和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卵裂期胚胎中細胞數目和有機物總量在不斷增加
B.胚胎分割時需將原腸胚的內細胞團均等分割
C.胚胎干細胞具有細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質合成旺盛等特點
D.胚胎干細胞是一類未分化細胞,可從早期胚胎中分離獲取
(09江蘇卷)30.(7分)回答下列與細胞有關的實驗問題。
(1)下列4項實驗中,需保持細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號)。
①觀察葉綠體和原生質的流動
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
(2)按下面步驟進行質壁分離實驗。
步驟一: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蘚類小葉,蓋上蓋玻片。
步驟二:從蓋玻片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使蓋玻片下面的蘚類小葉浸潤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驟三: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圖所示。
①圖中A、B處的顏色分別是 。
②如果上述實驗步驟二中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的是加有伊紅(植物細胞不吸收的紅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到A、B處顏色分別是 。
③如果將上述實驗步驟二中浸潤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蘚類小葉的裝片,放在80℃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裝片中的蘚類小葉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結構后,為更準確地判斷A處顏色,對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處呈綠色,可能的原因是 。
(09江蘇卷)32.(8分)動物器官的體外培養技術對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過程及其機制意義重大。下圖是一個新生小鼠的肝臟小塊培養裝置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肝臟切成小薄片,這有利于肝臟細胞 。
(2)氣室中充入5%C02:氣體的主要作用是 。
(3)培養液中添加抗生素是為了抑制細菌生長,但要注意選擇抗生素的 ,以保證抗生素對肝臟無害。
(4)有機物X有毒性,可誘發染色體斷裂。利用上圖所示裝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臟小塊對有機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臟小塊,外周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培養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細胞分裂);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薩染液(使染色體著色),有機物X溶液等。實驗過程:
①在淋巴細胞培養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養淋巴細胞,取4等份,備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組上圖所示裝置,按下表步驟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驟)。
甲 | 乙 | 丙 | 丁 | |
步驟一:加人肝臟培養液 | √ | √ | √ | √ |
步驟二:加入有機物X溶液 | √ | √ | ||
步驟三:放置肝臟小塊 | √ |
上表中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
③培養一段時間后,取4組裝置中的等量培養液,分別添加到4份備用的淋巴細胞培養液中繼續培養。
④一段時間后取淋巴細胞分別染色、制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并對比分析。若丙組淋巴細胞出現異常,而甲組的淋巴細胞正常,則說明 。
(09江蘇百校樣本分析卷)(9分)胚胎干細胞介導法(轉基因動物培育的途徑之一),即將外源基因導入胚胎干細胞,然后將轉基因的胚胎干細胞注射于受體動物胚胎后可參與宿主的胚胎構成,形成嵌合體,直至達到種系嵌合。下圖是實驗過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胚胎干細胞(ES細胞)體外培養時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條件下進行,由于人們對細胞所需營養物質還沒有搞清楚,因此在使用合成培養基培養細胞時需加入___________。
(2)圖中①表示在___________作用的培養基上培養,②表示導入___________時期的胚胎,生成嵌合體小鼠④,外源DNA轉染的ES細胞產生的變異類型屬于___________。
(3)1984年我國第一例轉生長激素(GH)基因的魚誕生,但魚類易于逃逸、擴散,會引起生態安全性問題,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