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2011·廣東卷—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從表可知( )
實驗組號 | 接種菌型 | 加入S型菌物質 | 培養皿長菌情況 |
① | R | 蛋白質 | R型 |
② | R | 莢膜多糖 | R型 |
③ | R | DNA | R型、S型 |
④ | R | DNA(經DNA酶處理) | R型 |
A. ①不能證明S型菌的蛋白質不是轉化因子
B.②說明S型菌的莢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說明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
D.①~④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011廣東卷)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結果如下。從表可知
實驗組號 接種菌型 加入S型菌物質 培養皿長菌情況 | |||
① | R | 蛋白質 | R型 |
② | R | 莢膜多糖 | R型 |
③ | R | DNA | R型、S型 |
④ | R | DNA(經DNA酶處理) | R型 |
A.①不能證明S型菌的蛋白質不是轉化因子 B.②說明S型菌的莢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說明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 D.①~④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011廣東卷)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雙球菌進行實驗,結果如下。從表可知
實驗組號 接種菌型 加入S型菌物質 培養皿長菌情況 | |||
① | R | 蛋白質 | R型 |
② | R | 莢膜多糖 | R型 |
③ | R | DNA | R型、S型 |
④ | R | DNA(經DNA酶處理) | R型 |
A.①不能證明S型菌的蛋白質不是轉化因子 B.②說明S型菌的莢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說明S型菌的DNA是轉化因子 D.①~④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廣東A卷)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赫爾希與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試驗都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這兩個實驗在設計思路上的共同點是
A.重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應
B.誘發DNA突變,研究其表型效應
C.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研究各自的效應
D.應用同位素示蹤技術,研究DNA在親代與子代之間的傳遞
.
(廣東實驗中學三模)(7分)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正確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往往是科學家們成功的關鍵。
(1)孟德爾在對一對性狀雜交實驗作出合理假設的基礎上,又巧妙設計了_ 的方法,對假說進行了演繹,最后提出了基因分離定律。
(2)薩頓利用 的方法,提出DNA位于染色體上。
(3)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細胞膜的 模型。50年代羅伯特森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膜的“暗―亮―暗”結構,請利用桑格和尼克森構建的模型來說明“暗―亮―暗”結構指的是 。
(4)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和赫爾希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他們的實驗中共同、核心的設計思路是_ ____。
(5)同位素追蹤法所利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構成細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14C、15N、18O、32P、35S等。請舉出兩例利用到這些元素的實驗。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