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該實驗是一理想實驗,是在思維中進行的,無真實的實驗基礎,故其結果是荒謬可笑的 | B、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規律 | C、該實驗否定了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錯誤概念 | D、該實驗為牛頓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實驗依據 |
(17分)物體A的質量,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車B的質量為
、長
。某時刻A以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時,給B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拉力,使之以大小恒為
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忽略物體A的大小,已知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
,取重力加速度
。試求:
(1)若,物體A在小車上運動時相對小車滑行的最大距離;
(2)在(1)問條件下,物體A在小車上滑行的總時間;
(3)如果要使A不至于從B上滑落,加速度的大小應滿足的條件。
A.牛頓 B.開普勒 C.笛卡兒 D.伽利略
17世紀英國物理學家胡克發現: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與彈力成正比,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受此啟發,一學習小組同學研究“金屬線材伸長量與拉力的關系”的探究過程如下:
A.有同學認為:橫截面為圓形的金屬絲或金屬桿在彈性限度內,其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與截面半徑成反比.
B.他們準備選用一些“由同種材料制成的不同長度、不同半徑的線材”作為研究對象,用測距儀、傳感器等儀器測量線材的伸長量隨拉力變化的規律,以驗證假設.
C.通過實驗取得如下數據:
D.同學們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后,對他們的假設進行了補充完善.
長度 L/cm |
直徑 | 250 N | 500 N | 750 N | 1 000 N |
1 m | 2.52 mm | 0.4 mm | 0.8 mm | 1.2 mm | 1.6 mm |
2 m | 2.52 mm | 0.8 mm | 1.6 mm | 2.4 mm | 3.2 mm |
1 m | 3.57 mm | 0.2 mm | 0.4 mm | 0.6 mm | 0.8 mm |
(1)上述科學探究活動中,屬于“制定計劃”和“搜集證據”的環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2)請根據上述過程分析他們的假設是否全部正確?若有錯誤或不足,請給予修正.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