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9江蘇卷)19.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試管中進行培養(見下表),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試管號 | I | Ⅱ | Ⅲ | Ⅳ |
培養液體積(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數(103個) | 10 | 5 | 5 | 10 |
A.4個試管內的種群初始階段都經歷了“J”型增長
B.4個試管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
C.試管Ⅲ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Ⅱ不同
D.試管Ⅳ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Ⅱ開始下降
(09江蘇卷)24.科研人員對江蘇某地沿海灘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灘的大型底棲(土壤)動物豐富度進行了對比研究。在相同取樣條件下,利用一種常用底泥采樣器(50cm X 50cm X 30cm)采得各動物類群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如下表。下列有關本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有
招潮蟹類 | 厚蟹類 | 沙蠶類 | 泥螺類 | 蛤類 | ||||||
物種 數 | 個體 總數 | 物種 數 | 個體 總數 | 物種 數 | 個體 總數 | 物種 數 | ,個體 總數 | 物種 數 | 個體 總數 | |
裸露泥灘 | 5 | 18 | 1 | 14 | 2 | 12 | 1 | 10 | 2 | 14 |
米草群落 | 3 | 12 | 2 | 9 | 0 | 0 | 1 | 10 | 0 | 0 |
A.裸露泥灘的大型底棲動物物種豐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棲動物種群密度高于裸露泥灘
C.改用另一規格的常用底泥采樣器會影響對比研究的結論
D.改變采樣的時間會影響采集到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
(09江蘇卷)32.(8分)動物器官的體外培養技術對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過程及其機制意義重大。下圖是一個新生小鼠的肝臟小塊培養裝置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肝臟切成小薄片,這有利于肝臟細胞 。
(2)氣室中充入5%C02:氣體的主要作用是 。
(3)培養液中添加抗生素是為了抑制細菌生長,但要注意選擇抗生素的 ,以保證抗生素對肝臟無害。
(4)有機物X有毒性,可誘發染色體斷裂。利用上圖所示裝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臟小塊對有機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臟小塊,外周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培養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細胞分裂);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薩染液(使染色體著色),有機物X溶液等。實驗過程:
①在淋巴細胞培養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養淋巴細胞,取4等份,備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組上圖所示裝置,按下表步驟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驟)。
甲 | 乙 | 丙 | 丁 | |
步驟一:加人肝臟培養液 | √ | √ | √ | √ |
步驟二:加入有機物X溶液 | √ | √ | ||
步驟三:放置肝臟小塊 | √ |
上表中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
③培養一段時間后,取4組裝置中的等量培養液,分別添加到4份備用的淋巴細胞培養液中繼續培養。
④一段時間后取淋巴細胞分別染色、制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并對比分析。若丙組淋巴細胞出現異常,而甲組的淋巴細胞正常,則說明 。
(09江蘇百校樣本分析卷)(6分)在某類動物中,毛色黑色與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黑色為顯性(W),白色為隱性(w)。下圖示兩項交配,親代動物A、B、P、Q均為純合子,子代動物在不同環境下成長,其毛色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
(1)動物C與動物D的表現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動物C與動物R交配得到子代:
①若子代在-5℃中成長,表現型最可能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長,表現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推測和解釋在寒冷的自然環境中,色皮毛對動物的生存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現有突變體X和Y,假設兩種純合突變體X和Y都是由控制黑色的w基因突變產生的。檢測由突變基因轉錄的mRNA,發現X的第三個密碼子中第二堿基由G變為U,Y的第三個密碼子的第二堿基前多了一個U。與正常黑毛動物相比,突變體______________的毛色變化可能小些,試從蛋白質水平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