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百度分享
一個有一定厚度的圓盤,可以繞通過中心垂直于盤面的水平軸轉動,用下面的方法測量它勻速轉動時的角速度。
實驗器材:電磁打點計時器、米尺、紙帶、復寫紙片。
實驗步驟:
(1)如圖1所示,將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面上,將紙帶的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測圓盤的側面上,使得圓盤轉動時,紙帶可以卷在圓盤側面上。
(2)啟動控制裝置使圓盤轉動,同時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
(3)經過一段時間,停止轉動和打點,取下紙帶,進行測量。
① 由已知量和測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達式為ω= 。式中各量的意義是:
.
② 某次實驗測得圓盤半徑r=5.50×10-2m,得到紙帶的一段如圖2所示,求得角速度為 。
(1) (2)6.8/s。 |
某同學用圖1所示裝置通過半徑相同的A、B兩球的碰撞來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圖中PQ是斜槽,QR為水平槽。實驗時先使A球從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記錄紙上,留下痕跡。重復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個落點痕跡。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讓A球仍從位置G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別在記錄紙上留下各自的落點痕跡。重復這種操作10次。圖1中O點是水平槽末端R在記錄紙上的垂直投影點。B球落點痕跡如圖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點與O點對齊。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應取為__________cm。
(2)在以下選項中,哪些是本次實驗必須進行的測量?
答:__________(填選項號)。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時,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B.A球與B球碰撞后,測量A球落點位置到O點的距離
C.測量A球或B球的直徑
D.測量A球和B球的質量(或兩球質量之比)
E.測量G點相對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答案:
甲、乙兩個實驗小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探究動能定理”。
(1)甲實驗小組利用如圖8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外力對滑塊做功與滑塊動能變化的關系。
①實驗前需要調整氣墊導軌底座使之水平。氣源供氣后,利用現有器材如何判斷導軌是否水平?
答: 。
②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得遮光條的寬度d= cm;實驗時將滑塊從圖甲所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Δt=0.624×10-2s,則滑塊經過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為 m/s(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在本次實驗中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鉤碼的質量m、 和 。
(文字說明并用相應的字母表示)
③本實驗中,外力對滑塊做功W的表達式為 ,滑塊(和遮光條)動能變化量EK2-EK1 的表達式為 。通過幾次實驗,若兩者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相等,從而說明合外力對滑塊做功等于滑塊動能變化量。
④本實驗中產生系統誤差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G/N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a/(m?s-2)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中,需要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9)。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秤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
(1)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認為:
A.拉橡皮條的細繩OB,OC長度必須相等。
B.拉橡皮條時,彈簧秤、橡皮條、細繩應貼近木板且與木板平面平行
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節另一個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D.拉力F1和F 2的夾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確的是 (填入相應的字母).
(2)若兩個彈簧秤的讀數分為3N、4N,且兩彈簧秤拉力方向的夾角為銳角,則
(選填“能”或“不能”)用一個量程為5N的彈簧秤測量出它們的合力,理由 。
(3)在實驗中,如果只將細繩換成橡皮筋,其它步驟沒有改變,那么實驗結果是否會發生變化?
答: 。(選填“變”或“不變”)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