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與必然結果?鐕居辛Φ卮龠M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
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國際商品的流動和生產要素的流動推動國際經濟規則的發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對比,決定了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材料二 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選擇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投資。貿易自由化所創造財富中的70%被發達國家獲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只獲得30%。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年增長速度每下降3%,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
材料三 二戰后美國某跨國公司電子產品在本國及不同類型國家的生產和消費發展階段示意圖。
(1)該公司從哪個階段開始大規模在其他發達國家投資建廠?圖中反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說明德國南部發展電子工業的有利區位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該公司在中國投資電子工業,結合上圖說明其尋求的優勢區位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與必然結果?鐕居辛Φ卮龠M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
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國際商品的流動和生產要素的流動推動國際經濟規則的發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對比,決定了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
材料二 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有選擇地向第三世界國家投資。貿易自由化所創造財富中的70%被發達國家獲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只獲得30%。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年增長速度每下降3%,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
材料三 二戰后美國某跨國公司電子產品在本國及不同類型國家的生產和消費發展階段示意圖。
(1)該公司從哪個階段開始大規模在其他發達國家投資建廠?圖中反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說明德國南部發展電子工業的有利區位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該公司在中國投資電子工業,結合上圖說明其尋求的優勢區位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長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從1920年到2000年間,總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的是________,城市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的是_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長的相同原因是________。
(3)20世70~8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明顯的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今社會,城市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帶來的問題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有著特殊的自然條件和歷史背景。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南北戰爭后,在美國中西部地區逐步形成以煤炭、鋼鐵、機械制造、農畜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帶。大西洋沿岸各州生產的工業品在全國所占比例,從1860年前的30%上升到1890年的58%,原來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中西部地區在制造業方面超過了東北部。
(1)依照材料一和已掌握知識,指出美國中西部經濟發生的變化。并概括主要歷史原因。
(2)根據自然條件和資源開發現狀,說明美國鐵路運輸網中,南北向鐵路運輸壓力相對較小的原因。
(3)說明美國西部地區人口密度相對較小的社會經濟原因。
(4)與美國相比,德國的人口分布有何不同?
材料二 二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美國重點開發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1993年到1999年對信息產業的投入占總投資的45%。1995年到2000年,美國信息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0%,傳統的住房建筑業和汽車業的貢獻率分別降為14%和4%。90年代末,美國與信息產業直接有關的部門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達80%。
(5)依據材料二,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給我們的啟示。
材料三 目前,中國已成為美國第三大交易伙伴和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美國則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對美出口額不斷上升,拉動了我國經濟增長,但出口的大多屬于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利潤微薄,給我國資源和環境帶來巨大壓力。
(6)運用經濟常識有關知識回答:上表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結合材料三,說明如何認識上表所反映的現象。
材料一 中國歷史上先后有七個地區被稱為“天府”或“天府之國”。它們是關中平原、四川盆地、華北北部、江南地區、閩中地區、太原周圍及沈陽一帶。古人對“天府”的評價標準是氣候環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產豐富;自然災害少,旱澇保收;少發戰爭,經濟持續穩定,有成為政治中心的條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國國家地理》提出“新天府”這一名詞。“新天府”的評價標準是自然條件好,物產豐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發展具有可持續性,人與自然關系和諧;居民衣食無憂,安居樂業,幸福感較高,具有一定規模的地貌上相對獨立統一的區域。
材料三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從歷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評價標準的變化反映了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新舊“天府”各自對應的人地關系思想是什么?
(2)圖中A處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是 。圖示區域被列為“新天府”的首選地區,分析其優越的自然條件。
(3)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北部是歷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個“新天府”的侯選地之列,故與“新天府”無緣。從人口、城市分布、經濟規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明會要》卷五十載:萬歷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戶二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減至“一萬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總人口在1958-1961年間連續4年負增長,凈減人口達6218349人,相當于該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從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萬人。
(金輝《三年自然災害備忘錄》)
(4)根據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劇減少的兩個時期,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5)抗戰初期,川軍英勇作戰,配合友軍取得了正面戰場上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請寫出此次戰役的名稱和最高指揮官的姓名。
(6)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西南地區交通運輸業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五 《中國國家地理》組織的“圈點新天府”活動,是一次旗幟鮮明的生態選美,旨在倡導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倡導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和諧相處,呼吁發展的適度與可持續,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運用哲學知識,說明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辯證依據。
(8)工業反哺農業是促進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和諧相處的重要表現。從經濟學角度看,我國現階段已經具備了哪些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和能力?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