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沿著中國1.8萬公里海岸線從北向南而下,擺放著三臺驅動當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區域發展“引擎”,這就是圍繞著渤海灣的環渤海經濟圈,以杭州灣為中心區域的長三角經濟圈和以廣州灣為核心的珠三角經濟圈,并由此形成了30年改革開放以來力撐中國高速增長的發展“三極”。
材料一: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示意圖。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廣東省設立的經濟特區有 、 、
2.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稱為產業轉移。早期我國臺灣電子企業生產工廠大量西移至廣東東莞等地,其考慮的因素是____ _
_ ___。
材料二:我國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帶正在崛起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帶,它由包括江蘇的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南通、蘇州、無錫、常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與上海市一起組成,面積10萬km0,人口超過7240萬。它的土地面積僅占全國的1%,人口占全國的5.8%,卻創造出了全國18.5%的 GDP,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35個城市,這里就有10個,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這里占了一半。這里既有年國內生產總值超5000億元的“超級巨人”上海,又有南京、蘇州、杭州、無錫、寧波、南通等年國內生產總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巨人”,還有不少國內生產總值在500億元以上的“小巨人”。這里已成為全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的區域之一。
3.反映該地區氣候特征的是右圖中的圖_________,7、8月份該區常出現_______天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經濟帶,同時也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區,約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2%和人口的20%。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也是中國科技力量最強大的地區,僅京津兩大直轄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在環渤海地區5800千米的海岸線上,20個城市遙相呼應,數千家大型企業密集,60多個大小港口星羅棋布。
4.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地區港口眾多,兩幅圖標有數碼的城市中,為東北石油和華北煤炭重要輸出港的其數碼是 ;為東北地區重要綜合性內外貿易口岸的其數碼是 ;為全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的其數碼是 。
5.試比較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在資源、運輸、技術、協作、勞動力等工業布局條件(區位條件)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較方面 | 長三角地區 | 環渤海經濟圈 | |
相同點 | 運輸 |
| |
技術 |
| ||
協作 |
| ||
勞動力 |
| ||
不同點 | 資源 條件 |
|
|
運輸 條件 |
|
|
6.環渤海經濟圈有我國兩大工業區,分別是京津唐和 。與長三角相比,環渤海經濟圈發展工業在資源方面的不利條件是水資源,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正在建設的項目是 。
7.我國區域經濟增長重心持續向北轉移的原因有( )
①北方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等要素比南方低 ②北方各種資源和能源比南方豐富 ③國家加快了推進以環渤海地區為中心的北方區域的發展步伐 ④北方交通和對外聯系比南方方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虛擬水”概念由英國學者約翰?安東尼?艾倫提出:它指的是生產商品和服務所需的水資源數量,是以虛擬的形式包含在產品中。虛擬水戰略是指貧水國家或地區通過貿易的方式從富水國家或地區購買水資源密集型農產品(生產過程消耗水量大的產品,尤其是糧食)來獲得水和糧食的安全。
材料二: 世界某區域圖(見下圖,圖中虛線表示輸水線路示意圖)。
材料三: 我國地表水不同水域、不同功能分成五類水體:一類水體為源頭水;二類水體為集中生活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三類水體為集中生活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四類水體為工業用水;五類水體為農業用水。1995年我國對135個城市河段的監測表明,北方五類及五類以下河段占據了70%,南方有30%以上河段在此污染等級。
材料四:我國近海污染日益嚴重,以赤潮為主體,我國最易爆發赤潮的海域:珠江口、長江口(杭州灣)、渤海。
(1)下列關于虛擬水戰略的說法,錯誤的是
A.虛擬水戰略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B.虛擬水戰略就是跨流域調水的規劃戰略
C.中東、中美洲、中亞等地可通過虛擬水貿易來獲得糧食安全
D.缺水國家應盡量限制水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
(2)2007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應對水短缺”。如果材料二所示國家位于東半球,則圖中的調水工程是 ,如果該國家位于西半球,則圖中的調水工程是 。(東水西調、南水北調、北水南調)
(3)如果材料二中的國家位于東半球,則正常年份甲地缺水最嚴重的季節是 ,原因是 。
(4)2008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涉水衛生”。從水污染的排放源看,我國的水污染主要來自 、 、 。
(5)簡述赤潮發生的自然原因?
|
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2年11月4日,中國總理朱镕基和東盟 10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東盟十國主要指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上的十個國家。
材料二 泛亞鐵路建設可行性研究論證了三個方案:東線由新加坡經吉隆坡、曼谷、金邊、胡志明市、河內到昆明;中線由新加坡經吉隆坡、曼谷、萬象、玉溪到昆明;西線由新加坡經吉隆坡、曼谷、仰光、瑞麗到昆明。第四次中國――東盟首腦會晤時,東盟各國已明確提出要首先實施東線方案。
(1)東盟十國中,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是 , 是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東南亞國家中,目前尚未加人東盟的是圖中字母A所代表的 ,2002年9月27日,該國成為聯合國第191個成員國。
(2)中南半島是世界人口密集區之一,城市眾多。圖中主要城市區位分布上的顯著特點是 。
(3)中國南部地區與東盟經貿發展具有共同性和互補性的特點,其共同性主要體現在兩區域都十分重視 型產業的發展。美國微電子裝配工業在圖示地區布局,主要也是為了利用當地的 優勢。
(4)河流C是有“東方的多路河”之稱的 ,在我國境內名叫 。B是 鐵路,對其選線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該鐵路的建成開辟了一條新的旅游熱線,沿線旅游資源的突出特色是 。
(5)泛亞鐵路建設首選東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 ;東、中、西三線的起點都選擇在新加坡,其主要原因是 。
(6)從目前看,中國及東盟自由貿易區與歐洲聯盟相比,最具潛力的是( 。
A.技術優勢 B.市場優勢 C.資本優勢 D.人才優勢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