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探日本產業轉移之因, 思中華強國之路。(10分)
自20世紀80年代,日本出現了傳統產業向國外轉移的熱潮,并持續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時間建立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為主的工業結構。重化工對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紀70年代,國際“石油危機”導致石油價格上漲,重化工業的制造成本提高,產品價格上漲,從而( )了日本重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 匯率:1985年日元對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來國際市場上日本產品賣1美元,升值后售價就達2美元。意味著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大幅度( )。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
(3) 市場:至80年代,日本傳統工業品的( )(國內/國際)市場趨于飽和,自身市場滿足不了發展的需求。
(4) 勞動力:日本勞動力一方面價格高,另一方面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的數量減少,日本傳統產業的國內企業生產受勞動力( )和( )的雙重制約。
(5) 土地:日本工業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帶。這一帶用地緊張,價格昂貴,環境污染嚴重。促使日本企業的區位選擇向國土的南、北部和( )發展。
(6) 政策: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術立國”的基本國策,工業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換。政策明顯對傳統企業在國內生產不利,即企業要么向( )密集型轉型,要么向( )轉移。
(7) 簡要談談你的強國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分)閱讀以下圖文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1 瑪納斯河流域經多年開發尤其是建國后經過大規模的截流引灌,地表徑流幾乎完全被引入灌區用于農業灌溉,使瑪納斯河流域成為了我國天然彩色棉花和優質瓜果生產基地。
材料2 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氣候的波動變暖,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快速增溫,使得我國大多數冰川處于退縮趨勢,90年代以來天山等地冰川退縮強烈。
材料3 瑪納斯河流域開發示意圖。
(1)簡述天山冰川退縮對瑪納斯河水量的影響。(6分)
(2)結合材料簡析瑪納斯河流域水資源分配格局的改變對當地地理環境的有利影響。(8分)
(3)有人提議石河子市依托準噶爾盆地豐富的油氣資源加快重化工業的發展,但也有人反對。請選擇一觀點并闡述理由。(6分)
分析魯爾區的治理資料,回答:
一方面對煤炭和鋼鐵工業實行了“關、并、轉”等合理化改組,同時,鼓勵興建新興工業和保險、旅游等第三產業部門,并進一步加強交通建設和人才培養。
另一方面,對嚴重的環境污染進行了綜合治理,建立了完備的治污設施,大規模植樹造林等,使昔日濃煙蔽日、黑塵滿地的廠區成為環境優美的花園,一些老工業建筑物和工業廢墟上的遺物,被改造成為別具風格的各種文化藝術景點和服務設施,如有的倉庫被用來開設餐廳,原先的高爐墻被用作攀巖愛好者的運動場所等。
(1)魯爾區的重化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多項選擇)。
A.廢氣污染 B.水體污染 C.固體廢物污染 D.輻射污染
(2)20世紀50年代以后,為了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魯爾區實施了多項整治措施,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多項選擇)。
A.加強交通建設,新建了一批鐵路
B.發展了汽車、采油、鋼鐵、化學等一批新興工業
C.改造利用老工業建筑物等,推動了旅游、餐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D.區內建立了高等學校和科研所,以適應產業調整對人才技術的需求
(3)在治理環境污染中,魯爾區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4)我國東北的遼中南地區是發達的重工業基地。近幾十年來,遼中南與東北其他一些老工業基地也出現了與魯爾區同樣的產業結構老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為此,我國政府作出了“振興東北”的戰略決策。借鑒魯爾區產業調整經驗,你認為振興遼中南工業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探日本產業轉移之因, 思中華強國之路。(10分)
自20世紀80年代,日本出現了傳統產業向國外轉移的熱潮,并持續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時間建立了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為主的工業結構。重化工對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紀70年代,國際“石油危機”導致石油價格上漲,重化工業的制造成本提高,產品價格上漲,從而( )了日本重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 匯率:1985年日元對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來國際市場上日本產品賣1美元,升值后售價就達2美元。意味著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大幅度( )。日本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
(3) 市場:至80年代,日本傳統工業品的( )(國內/國際)市場趨于飽和,自身市場滿足不了發展的需求。
(4) 勞動力:日本勞動力一方面價格高,另一方面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的數量減少,日本傳統產業的國內企業生產受勞動力( )和( )的雙重制約。
(5) 土地:日本工業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帶。這一帶用地緊張,價格昂貴,環境污染嚴重。促使日本企業的區位選擇向國土的南、北部和( )發展。
(6) 政策: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術立國”的基本國策,工業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轉換。政策明顯對傳統企業在國內生產不利,即企業要么向( )密集型轉型,要么向( )轉移。
(7) 簡要談談你的強國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魯爾區產業結構調整與環境治理“案例的圖文資料,回答(12分)
魯爾區位于德國中西部,立足于區內的優越條件,早在19世紀中葉,就發展成為以煤炭、鋼鐵、化學等以重化工業為核心的德國最大的工業區
20世紀50年代以后,伴隨世界能源結構變化、世界鋼鐵產量過剩以及新技術革命的興起,一大批新興工業涌現,魯爾區單一的重化工業結構日益暴露弊端,主導產業迅速衰落,失業率上升
為此,魯爾區一方面對煤炭和鋼鐵工業實行了“關、并、轉”等合理化改組,同時,鼓勵興建新興工業和保險、旅游等第三產業部門,并進一步加強交通建設和人才培養。
另一方面,對嚴重的環境污染進行了綜合治理,建立了完備的治污措施,大規模植樹造林等,使昔日濃煙蔽日、黑塵滿地的廠區,成為環境優美的花園。一些老工業建筑物和工業廢墟,被改造成為別具風格的各種文化藝術景點和服務設施,如有的倉庫被用來開餐廳,原來的高爐墻被用作攀巖愛好者的運動場所等。
魯爾區的整治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效。
① 20世紀50年代以前,魯爾區成為德國最要的重化工業區,憑借的是當地的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工業發展的優越條件。
② 魯爾區的重化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項選擇)
A 廢氣污染 B 水體污染 C 固體廢物污染 D 輻射污染
③ 在治理污染中,魯爾區主要采取了_________ 、__________ 、等措施
④ 除以上措施外,魯爾區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