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某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圖”,分析回答問題:
(1)此圖反映了該地區的 過程,從1976到1996該區域空間結構的變化體現在:土地利用上:
交通條件上:在1976年只有水運和普通公路,到1986、1996具體變化體現在:
(2)該過程中使圖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環境污染包括: ___污染、____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
(3)如果你作為農民,可能在待開發土地上種植______ __、_____ __、副食品等生產。
(4)促進圖中城市發展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題:
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① 三峽庫區地質地貌復雜,地表土層貧瘠,保土保水能力極差,生態環境先天脆弱。
多年來,由于這一地區人口暴漲和不合理的經濟行為,使這一地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森林減少,植被下降,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十分嚴重。以庫區秭歸縣為例,全縣40萬畝耕地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高達12萬畝;占30%:全縣坍塌滑坡多達500多處,干旱、山洪、大風災害年年都有。
② 三峽移民安置的難點在于農村移民的安置,然而,庫區的土地資源卻恰恰非常不
利于大農業后靠安置移民。以淹沒各類土地達6.6萬畝的云陽縣為例。云陽縣土地資源的特點是:農耕地少;非耕地多;水田少,旱地多;平地厚地少,坡地薄地多;成片地少,零星地多,另外,三峽工程所淹沒的4.82萬畝耕地雖然只占全縣耕地面積的4.8%,但淹沒的卻多是江河谷地經過上百年開墾出來的良田好地,受淹后庫區四周所剩的荒山草坡大多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水源缺乏,交通不便。在八年移民試點中曾在云陽投資1736萬元開發土地1.76萬畝,但其中多數耕地都因質量很差,又缺乏必要的配套設施(如水源、交通等),而無法發揮真正的安置效益。由于庫區多數地方經濟基礎薄弱,不僅很少有大型企業,而且現有的中小企業也嚴重虧損。同時,由于農村移民的生產技能較低,真正能自謀職業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1)閱讀材料分析三峽庫區環境人口容量低的自然方面原因有哪些? (3分)
(2)三峽庫區環境人口容量低的社會經濟方面原因有哪些?(2分)
(3)該地區農業生產從其投入上看屬于__________密集型農業 ,農產品商品率
(填高或低)(2分)
(4)該地區農業普及推廣機械化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3分)
。
讀有關珠三角4幅示意圖回答:
(1)珠三角歷來是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根據農業生產地域類型分類,珠三角的農業屬于________農業。這里多數地區農業雖然機械化程度較低,但________程度高,單位面積產量高。
(2)基塘農業是珠三角的農業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當地,________(單項選擇)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勢 C.發達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
(3)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的工業為________密集型產業主導的出口加工型工業,主要工業部門為__________工業。
(4)20世紀80年代,珠三角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_(多項選擇)
A.當地雄厚的工業基礎 B.豐富的礦產資源
C.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 D.外來資金、設備與技術
(5)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珠三角工業發展呈現了以__________密集型為主導的特點,尤其以________部門最為突出。
(6)目前,珠三角的經濟發展面臨著—些困難,具體表現有______(多項選擇)
A.能源供應相對緊張 B.南嶺阻隔水陸交通
C.勞動力素質較低 D.外向型經濟比重較低
(7)近年來有些專家主張構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海南、廣西、貴州、四川、______和______等9省區以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泛珠三角的構建對珠三角發展的積極意義是可充分利用(至少答兩點)。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我國某區域圖(圖l2)
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映秀發生8.0級地震,給圖12所示地區社會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在抗震救災時,交區多次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加大了救災的困難。
材料三:1957年6月,國家初步確定西南重型機器廠廠址在德陽。1958年6月,國家又確定在德陽建設6個電機制造廠。從1964年到1966年,國家在西南地區進行“三線”建設,從沿海和東北工業基地內遷了一些企業來德陽。目前,德陽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四川省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一批骨干企業,全國40%的水電機組、30%的火電機組、45%以上的大型軋鋼設備由德陽制造,產品遍布全國的大型電站、礦山、冶金、軋鋼、軍工等企業,并遠銷北美、歐洲、亞洲及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
(1)據圖12描述圖示區域的地形特點。(4分)
(2)評價圖示區域水能資源的開發條件。(4分)
(3)分析圖示區域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4分)
(4)結合材料三,歸納目前德陽成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有利條件。(4分)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我國某區域圖(圖l2)
材料二: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映秀發生8.0級地震,給圖12所示地區社會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在抗震救災時,交區多次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加大了救災的困難。
材料三:1957年6月,國家初步確定西南重型機器廠廠址在德陽。1958年6月,國家又確定在德陽建設6個電機制造廠。從1964年到1966年,國家在西南地區進行“三線”建設,從沿海和東北工業基地內遷了一些企業來德陽。目前,德陽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和四川省重要工業城市,擁有中國二重、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一批骨干企業,全國40%的水電機組、30%的火電機組、45%以上的大型軋鋼設備由德陽制造,產品遍布全國的大型電站、
礦山、冶金、軋鋼、軍工等企業,并遠銷北美、歐洲、亞洲及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
(1)據圖12描述圖示區域的地形特點。(4分)
(2)評價圖示區域水能資源的開發條件。(4分)
(3)分析圖示區域滑坡、泥石流多發的原因。(4分)
(4)結合材料三,歸納目前德陽成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有利條件。(4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