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為了遏制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加的趨勢,科學家設計了一種碳元素循環模式(如下圖)。它是通過特定的化學反應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實現碳元素的循環。其中 表示參與反應的物質, 表示物質發生的變化,表示在變化中伴隨的能量變化。虛線框內表示理想的碳元素循環體系。
碳元素循環模式
根據上述提供的信息,利用你學過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目的是為了獲取能量,但同時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在材料循環體系中,要保障能量的供給,同時要維持該循環體系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從物質變化的角度,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寫出三種不同的措施即可) ; ; 。
(2)自然界中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有:①動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等等。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徑有:①光合作用;②二氧化碳的溶解和生成石灰石;等等。請寫出一個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請寫出一個能消耗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
(3)在“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與過”的辯論會上,有如下觀點:
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溫室效應,使氣候變暖,給人類帶來了災難;
②二氧化碳增多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夠的原料,是近年來農作物豐收的原因之一。
請談談你的看法: 。
(4)一氧化二氮也是溫室氣體,是《京都議定書》中規定的削減排放對象。據報道: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南極冰雪中包含的大氣成分發現,1950年以后,一氧化二氮在大氣中的含量急劇增加,一氧化二氮的化學式是 ,請你談談一氧化二氮在大氣中的含量急劇增加的原因: 。
下圖是工業生產純堿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已知:①粗鹽水中含有MgCl2、CaCl2;②常溫下,NH3極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③NaHCO3加熱易分解,Na2CO3加熱不易分解。
完成下列填空:
(1)粗鹽水加入沉淀劑NaOH、Na2CO3分別除去MgCl2、CaCl2,固體C為 ,書寫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在工業生產純堿工藝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 ,“碳酸化”時,NaCl、NH3、CO2 和H2O相互作用析出NaHCO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碳酸化”后過濾獲得的NH4Cl可用作 肥,也可先 (填“加熱”或“冷卻”)NH4Cl溶液,再加入石灰水以循環使用的物質是 ;
(4)“煅燒”時,NaHCO3分解生成的氣體D是 ,若將氣體D直接排入空氣不合理的理由是 。
(5)鑒別產品純堿中是否含有碳酸氫鈉的方法是 。
【解析】(1)NaOH和MgCl2生成Mg(OH)2沉淀,Na2CO3和CaCl2生成沉淀CaCO3,
(2)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有利于溶液吸收溶液CO2氣體
(3)NH4Cl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NH4Cl和氫氧化鈣生成氯化鈣和氨氣和水
(4) 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鈉,水,二氧化碳
(5) NaHCO3加熱易分解,Na2CO3加熱不易分解進行解答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