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列材料和相關示意圖,并分析回答:
2001年4月7日,吉林白城北郊嶺下鎮發生了一次強沙塵暴,據電視臺介紹這次沙塵暴從早上7點10分開始到晚上7點才結束,涉及內蒙古的中部、東部,黑龍江南部和吉林大部。
不同沙區開發利用方式對風沙化的作用
利用模式 | 沙區情況或投入 | 土地利用對風沙化的影響 |
單一農作物 | 流動或固定沙丘 | 加速或啟動土地風沙化過程 |
營造片林 | 一般投入 | 保護土地不受風沙化影響,并可使受風沙化影響的土地風沙化過程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
網格網絡化混農林 | 無投入 | 保護土地不受風沙化影響,并可使受風沙化影響的土地風沙化過程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
(1)近兩年象這樣受沙塵暴影響的還有__________、陜西、山西等,其根源是這些省市區位于強勁的__________風的下風向。
(2)按干濕區的劃分,我國沙漠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區和__________區。
(3)我國沙漠地區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冬季比同緯度其他地區氣溫要__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
(4)A地沙漠名稱是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區的外圍是四大牧區之一的__________區。
(5)我國沙漠地區不斷擴大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6)在“農田防線示意圖”中沙丘上空的風向畫上箭頭。
(7)圖中顯示的固沙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具體而言,我國為防止這一地區沙漠的南移已營造了“三北”防護林帶,該防護林帶的生態效益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圖中沙生植物為與環境相適應表現的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農田防線示意圖”所表現的地區應分布在我國的____________________(省級行政區劃)地區。
(9)最近我國決定提高自來水價格,其根本原因是為了增強人們的______________意識,而計劃建設的跨流域調水工程“_______________”,主要解決_______________流域的水資源緊張。
(10)“不同沙區開發利用方式對風沙化作用”表格中,在沙丘上種植單一的農作物,為什么會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風沙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種植成片林與網格網絡化混農林相比,不足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建立網格網絡化混農林農田,除與成片林具有共同優勢外,還實現了農業與林業的_________________。
(12)此外該地區還可以采用_________方式充分利用氣候資源。
(A)發展水產業 (B)果糧間作 (C)主體農業 (D)基塘農業
(13)試在下列選項中選出正確的,用相應的字母填入下列結構框圖中。(每空只能填一項)
(A)土地鹽漬化 (B)下游季節河水位上升 (C)下游季節河徑流量減少
(D)綠洲沼澤化 (E)流動沙丘向綠洲侵襲
( 28 分)內蒙古自治區近年經濟高速增長,被我國經濟學界稱之為“內蒙古現象”。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5)題。
材料一:內蒙古自治區自然帶分布圖(圖甲)。
材料二: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三市被稱為崛起的“金三角(圖乙)。三城市人口
只占自治區的四分之一,2011 年的 GDP 卻占全區的一半。
材料三:稀土行業是內蒙古“金三角”地區的重要行業,但長期以來,稀土產品一直以
原料型產品為主,稀土深加工技術一直遠落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與此 相隨的是稀
土的亂采濫挖、產業無序發展、環境破壞嚴重、產品廉價出口等一系列問題。圖 丙 為稀
土產業鏈金字塔模式圖。
(1)內蒙古自治區植被類型主要以_____為主,適合發展的農業部門是_____(4 分)
(2)分析內蒙古自然帶類型多樣的主要原因。(4 分)
(3)分析“金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6 分)
(4)目前“金三角”地區的稀土行業過分依賴 T1 環節,產生了哪些生態破壞問題?治理這
些問題應該采取哪些措施?(8 分)
(5)“金三角”地區要吸引稀土終端應用企業入駐,應該采取哪些措施?(6 分)
(28分)海峽西岸經濟區面向臺灣,背靠大陸,北倚滬寧杭,南鄰珠三角,以福州、廈門為中心,以閩東南為主體,北起溫州,南至汕頭,陸地面積約為27萬平方千米。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海峽西岸經濟區區位示意圖(左圖)和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線等要素分布圖(右圖)。
材料二:茶樹喜溫暖,好雨霧,怕積澇,耐酸怯堿。福建安溪鐵觀音位居“十大名茶”之列,此茶采用當地優質茶葉為原料,結合傳統工藝加工而成。安溪海拔300—700米,當地有“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之諺。
材料三:福建莆田是海洋大市,國土資源三份陸七份海,海洋產業成為本市的經濟支柱,近幾年涌現出一批像“蛤老大”一樣的知名工業企業。下圖為福建莆田蛤老大企業集團模式圖。
(1)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特征是 ,其影響因素是 ,與廈門同緯度的大陸西岸的自然帶是 。(6分)
(2)簡述福建安溪盛產優質茶葉的自然條件。(6分)
(3)2012年大陸與臺灣貿易額為1689.6億美元,兩岸經濟合作實現互利雙贏,請分析海峽兩岸經濟合作的互補性優勢條件。(8分)
(4)依據材料分析福建莆田發展海洋工業有哪些區位優勢?(8分)
背景資料:從2008年1月10日—2月8日,我國南方地區19個省(區、市)先后經歷了四次低溫、雨雪以及冰凍天氣過程:這次氣象災害在很多地方都有50年一遇,部分地區甚至達了百年一遇的凍雨和雪災。其中湖南、湖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區)受災最為嚴重。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經濟損失,均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損失。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庫馬爾·科利認為,拉尼娜現象是造成中國南方冰雪災害的原因之一。拉尼娜現象發生進,下圖中的東風勢力 (增強減弱)。請用箭頭在下圖中標出高空與低空的氣流運動方向,完成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模式圖。
(2)簡述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南方和赤道附近南美洲西海岸氣候的影響。
(3)簡述拉尼娜現象對秘魯海區漁業的影響?
(4)與南方其他地區相比,下圖中的A地區受冰雪災害的影響要小一些,試分析自然原因。
材料一:隋唐時期江南地區的土地資源得到進一步開發。在河灘、湖濱淺水之處筑堤,用提圈圍出土地而卷圍起來的田叫做圍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開辟為耕地,往往采取防火燒山的辦法,草木被燒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種。這種方法古人叫做“畬田”或“畬種”,唐人多稱為“燒畬”或“火田”“火耕田”。
(5)隋唐時期圩田更加普遍,開墾山地的現象也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應當如何評價“圩田”、“畬田”的發展?
材料二 “三年兩決口,災害年年有”,是對千古黃河的真實寫照,而“黃河寧,天下平”更成為中華民族美好愿望。可以說,沒有哪條河流像黃河一樣,讓華夏民族懷有如此復雜的情感——她既養育了這個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又給這個民族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
(6)黃河流域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被英國撤切爾夫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文明古跡是 。治理黃河,造福人民,一直是歷代統治者的美好愿望。春秋戰國時期在黃河流域興修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材料三 史前的黃河流域,氣候宜人,大地富饒,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繁衍生息的得天獨厚的所在。陜西的“藍田猿人”、“大荔人”,汾河流域的“丁村人”,內蒙古河套地區的“河套人”,以及關中、豫西、晉南一帶為中心的“仰韶文化”等,都是廣布于黃河流域。查閱我國朝代的更迭,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王朝至今4100多年中,從西至 蘭,東抵開封,北到銀川,南達西安的廣闊區域里,在黃河流域建都的年代就有2400多年。我國鼎盛時期的六大古都之三——西安、洛陽、開封,全在黃河流域。
(7)黃河流域曾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得天獨厚的所在,但現今的黃河流域出現了嚴重的生存危機,請從歷史的角度分析黃河流域發生如此變化的原因。
下圖為我國某省區2008年一月中、下旬遭受冰凍災害程度分布示意圖。
材料 “風雪無情人有情”。雪災中也涌現不少感人事跡,據悉,貴陽是此次暴風雪的重災區,不少自駕車主積極參加由政府和媒體聯手組辦的“綠絲帶”行動——在自家車右倒后鏡上掛綠絲帶,運送路上需要幫助的人,尤其是老弱婦孺。2008年1月28日,嘉禾縣供電公司職工肖建華在搶修供電線路時,因電桿意外斷裂,從10米桿上摔下來,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獻出了年僅37歲的生命。在這次雪災中,他已經連續工作80小時。
(8)運用人生價值觀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談談“綠絲帶”行動的哲學啟示?
材料:2008年2月日,溫總理在慰問低溫冰凍災區時說,我最感動的是人民,特別是在抗災第一線獻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們在災害面前表現出的鎮定、勇敢和犧牲的精神。我們抗災救災工作要有黨的領導、政府的組織、指揮。我常聽到群眾自發地說出對黨和政府的感謝,但我認為真正應該感謝的,是人民。”這是總理近幾年第三次“糾正”群眾的 感謝。
(9)結合材料,運用政治常識有關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溫總理說“真正應該感謝的,是人民!”?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