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圖a為“長三角”城市群,它是以上海為龍頭,與浙江(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臺州、舟山7市)和江蘇(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市)兩省共16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帶。這里已經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材料二:圖b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部分經濟指標的變化。
(1)圖a所示地區素有我國“魚米之鄉”的美稱,但近年來該區域市場上銷售的大米以東北大米為主,請你解釋造成這種現象的地理原因。
(2)讀圖b,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兩地區的國際直接投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的變化有何不同。
(3)從地理區位優勢的角度,分析長江三角洲的國際直接投資額在全國的比重不斷攀升的原因。
材料三: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貿易總量增大,外貿從出超變為入超,而且入超數量越來越大。進口貿易結構發生變化,棉紡織品漸漸取代鴉片占主要地位,到1858年,棉紡織品已經以35.7%的優勢壓倒鴉片的28.8%,居進口商品的第一位……中國出口仍以絲、茶等農產品為大宗,但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葉最為明顯。中國在海外的最大市場被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搶占了。
——李斌《頓挫與嬗變:晚清社會變革研究》
(4)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造成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5)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材料四 2007年8月25日至26日,商務部長薄熙來率團出席在菲律賓召開的第六次中國——東盟和第十次東盟——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會議期間,薄熙來就中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他指出,前不久,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2006年進出口食品監控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9.42%,而美國是98.69%,歐盟是99.38%。我們主張理性、公正、客觀地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但堅決反對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這樣不僅會損害中國產品的形象,也是在誤導消費者,為正常貿易設置障礙,而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6)請結合材料四,運用經濟常識知識對“貿易保護主義是沒有前途的”這一觀點進行評述。
(7)運用哲學常識知識,說明“以偏概全、刻意炒作,將個別問題擴大化,從整體上丑化‘中國制造’…”的做法,其方法論有什么錯誤,請加以簡要分析。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末開始,我國重工業加速發展,重工業增長值占工業增長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67.58%。鋼鐵、汽車、化工等重化工業的快速成長,加快了我國工業化進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單位產值的能耗、資源耗、水耗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平,我國能源利用率低,單位GDP能源消耗量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6.6倍。我們的經濟增長仍是以資源消耗為主的“粗增長”。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大東北“四大經濟圈”比較表。
| 長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京津冀地區 | 東北三省 |
2003年經濟總量(萬億元) | 23798 | 11335 | 13094 | 12957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12.2% | 10.7% |
2002年三大產業結構比重 | 6∶52.1∶41.9 | 4.9∶49.8∶45.3 | 10.0∶45.7∶44.3 | 12.8∶49.7∶37.5 |
2003年三大 產業結構比重 | 5.1∶54.6∶40.3 | 4.1∶52.4∶43.5 | 9.5∶47.2∶43.3 | 12.5∶50.4∶37.1 |
材料三 “四大經濟圈中某中心城市區域工業集聚規模隨時間變化”示意圖。
依據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國四大經濟圈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今后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是____________。
(2)目前我國重化工業加快發展帶來的主要問題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單位GDP能源消耗量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據材料三,可以看出該城市中心工業規模隨時間的變化特點是____________;簡要分析T5后階段該城市工業集聚地的空間變化趨向及其形成原因。
趨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圖為波河流域圖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發生大洪水,流域面積約為7.5萬平方千米,流域內水能資源豐富。該河流中下游流經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該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南臨亞平寧山脈),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興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極易淤塞,現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約81公頃。
材料三 圖為我國長江三角洲歷史演變圖
材料四 陸地的河流流速比較急,帶著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流到寬闊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來,泥沙就沉積在河口附近,積年累月,越積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陸地,這就叫河口沖積島。世界上許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會形成一些沖積島。我國共有400多個沖積島。
(1)試述上圖所示地區城市的分布特點。(6分)
(2)簡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4分)
(3)波河豐水期持續時間較長,枯水期僅出現在夏末秋初,試分析其原因。(8分)
(4)對波河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提出你的建議。(至少三條)(6分)
(5)說明河口沖積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6分)
(6)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變化過程。(6分)
一、選擇題
1.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