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表為從四種不同物種分離出來的某類核酸各種堿基的比例。
編號 | 堿基類型 | 相關比值 | ||||||||
A | T | U | G | C |
|
| ||||
1 | 17 | 17 | 33 | 33 | 0.5 | 1.0 | ||||
2 | 29 | 19 | 22 | 30 | 0.97 | 1.0 | ||||
3 | 24 | 16 | 24 | 36 | 0.66 | 1.5 | ||||
4 | 34 | 2.1 | 1.0 |
(1)根據表中數據,除了物種1,從物種 中分離的核酸最可能也是雙鏈DNA,理由是 。填充上表中物種4所缺的堿基百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又分離了物種1的某DNA片段,序列如下,它可能含有編碼某多肽前幾個氨基酸的部分遺傳信息。
① CGCAGGATCAGTCGATGTCCTGTG……
② GCGTCCTAGTCAGCTACAGGACAC……
若起始密碼為AUG,則①②兩單鏈作為轉錄模板鏈的是 ,該鏈轉錄產生的RNA的堿基順序是 _。
(3)為了證明DNA復制的方式,體外模擬實驗的非細胞體系應包括 、四種脫氧核苷酸、ATP和酶(系統)等成分。如果用15N標記親代DNA的雙鏈,在14N培養基中培養的子一代DNA兩條鏈分別含15N、14N,則DNA復制的方式是 。
下表為從四種不同物種分離出來的某類核酸各種堿基的比例。
物種 編號 | 堿基類型 | 相關比值 | |||||
A | T | U | G | C |
| | |
1 | 17 | 17 | 33 | 33 | 0.5 | 1.0 | |
2 | 29 | 20 | 21 | 30 | 0.96 | 1.0 | |
3 | 24 | 16 | 24 | 36 | 0.66 | 1.5 | |
4 | 34 | 2.1 | 1.0 |
(1)根據表中數據,除了物種1,從物種 中分離的核酸也可能是雙鏈DNA,理由是 。
(2)現又分離物種1的某DNA片段,序列如下,它可能含有編碼某多肽前幾個氨基酸的部分遺傳信息。
①CGCAGGATCAGTCGATGTCCTGTG……
②GCGTCCTAGTCAGCTACAGGACAC……
若起始密碼為AUG,則①②兩單鏈作為轉錄模板鏈的是 。
I.左下圖為小島生態系統食物網簡圖。有人向小島引入一定數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變色蜥和較大的地面節肢動物為食),跟蹤調查該生態系統及其對照組的變化,發現沙氏變色蜥和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較大(見右下圖),而其它生物數量變化相對較小。請回答下列問題:
(1)沙氏變色蜥處于第_____________營養級,其與卷尾鬣蜥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變色蜥的變要活動范圍從樹基部向上轉移,而網蜘蛛的織網位置略有下降,此現象表明生態因素的改變,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發生改變。
(3)引入卷尾鬣蜥后,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結合其它生物的數量變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表明生態系統內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小麥的染色體數為42條。下圖表示小麥的三個純種品系的部分染色體及基因組成:I、II表示染色體,A為矮桿基因,B為抗矮黃病基因,E為抗條斑病基因,均為顯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麥與近緣種偃麥草雜交后,經多代選育而來(圖中黑色部分是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的 變異。該現象如在自然條件下發生,可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雜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體正常聯會,則基因A與a可隨 的分開而分離。F
自交所得F
中有 種基因型,其中僅表現抗矮黃病的基因型有 種。
(3)甲和丙雜交所得到的F自交,減數分裂中Ⅰ甲與Ⅰ丙因差異較大不能正常配對,而其它染色體正常配對,可觀察到 個四分體;該減數分裂正常完成,可生產 種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條染色體。
(4)讓(2)中F與(3)中F
雜交,若各種配子的形成機會和可育性相等,產生的種子均發育正常,則后代植株同時表現三種性狀的幾率為 。
I.左下圖為小島生態系統食物網簡圖。有人向小島引入一定數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變色蜥和較大的地面節肢動物為食),跟蹤調查該生態系統及其對照組的變化,發現沙氏變色蜥和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較大(見右下圖),而其它生物數量變化相對較小。請回答下列問題:
(1)沙氏變色蜥處于第_____________營養級,其與卷尾鬣蜥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變色蜥的變要活動范圍從樹基部向上轉移,而網蜘蛛的織網位置略有下降,此現象表明生態因素的改變,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發生改變。
(3)引入卷尾鬣蜥后,網蜘蛛的數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結合其它生物的數量變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表明生態系統內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小麥的染色體數為42條。下圖表示小麥的三個純種品系的部分染色體及基因組成:I、II表示染色體,A為矮桿基因,B為抗矮黃病基因,E為抗條斑病基因,均為顯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麥與近緣種偃麥草雜交后,經多代選育而來(圖中黑色部分是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的 變異。該現象如在自然條件下發生,可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雜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體正常聯會,則基因A與a可隨
的分開而分離。F
自交所得F
中有
種基因型,其中僅表現抗矮黃病的基因型有
種。
(3)甲和丙雜交所得到的F自交,減數分裂中Ⅰ甲與Ⅰ丙因差異較大不能正常配對,而其它染色體正常配對,可觀察到
個四分體;該減數分裂正常完成,可生產 種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條染色體。
(4)讓(2)中F與(3)中F
雜交,若各種配子的形成機會和可育性相等,產生的種子均發育正常,則后代植株同時表現三種性狀的幾率為 。
酸雨是英國化學家R·A·Smith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一般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霧等大氣降水,是大氣污染的表現,酸雨被稱作“空中死神”。
據某市區1998年環境狀況公報記載,市區酸雨頻率為41.3%,比上年上升了5.5個百分點。降水pH年平均為4.87,降水酸性污染較嚴重,表現為煤煙型污染的特征。
某地一場較大范圍的酸雨,植物葉面遭腐蝕;產生大量斑點和壞死,導致西瓜大面積絕產,損失慘重。酸雨使植物陽離子從葉面析出,使鈣、鎂、鐵等離予迅速從土壤中損失,土壤營養狀況降低,還使光合作用受抑制,影響植物生長。鋁對生物來說是有害元素,在土壤中以氧化鋁存在,pH為5.6時幾乎不溶解,當pH為4.6時,鋁的溶解度增加100倍,并轉化成硫酸鋁造成樹林死亡,四川某林場,華山松死亡率達96%,就是酸雨使土壤中硫酸鋁濃度增高,危及華山松。
某校科技小組同學采集酸雨樣品,每隔一段時間測定 pH,得到數據如下
時間 | 開始 | 8h | 16h | 24h | 40h | 48h |
Ph | 5.0 | 4.5 | 4.5 | 4.2 | 4.0 | 4.0 |
高考高考考動向: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
高考高考考動向: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和防治措施
高考試題預測:請依據材料回答:
(1)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工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礦物燃料的使用,使空氣中___________氣體較多,與降水結合產生。
(2)酸雨對高等植物的影響,表現在哪幾方面?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3)大氣污染一方面影響動、植物生長,另一方面對人類__________,系統危害最大,常見疾病有(列舉兩種) ___________。
(4)請根據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對某市的酸雨防治提出合理建議(至少三條)。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