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三亞市位于海南島最南端,是中國著名的熱帶海濱旅游城市。2000年,旅游業總收入占全市GDP的68.51%,是三亞市經濟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材料一:下圖是三亞市旅游客源市場空間分布圖。
材料二:下圖是三亞市客源空間分布距離曲線圖。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三亞市旅游客源市場空間分布具有明顯的________特點。
(2)根據世界旅游客流規律,旅客流量一般會隨著與目的地距離的________而逐漸減少。
(3)圖中,M、N兩地應是________。
A.海口 B.廣東
C.長江三角洲 D.京津唐地區
E.遼中南 F.吉林、哈爾濱
(4)試解釋三亞市客源空間分布獨特規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
材料1:為了搭建荒漠化治理全民參與的平臺,動員企事業單位積極投身荒漠化治理這一公益事業,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與甘肅省治理荒漠化基金會聯袂打造的公益事業品牌甘青寧運營中心2011年11月11日上午在蘭州舉行了掛牌儀式。
材料2:甘肅省地理簡圖。
材料3:2000~2010年甘肅省產業結構變化。
年份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
2000年 | 19.6 | 44.8 | 35.6 |
2003年 | 18.4 | 46.7 | 34.9 |
2005年 | 15.6 | 43.4 | 41.0 |
2008年 | 14.6 | 46.3 | 39.1 |
2010年 | 14.5 | 48.2 | 37.3 |
(1)甘肅位于我國________部,西南以________山脈為界與青海省相鄰,地處地勢第________級階梯,著名的河西走廊呈____________走向,________河流經本省省會________市。(6分)
(2)甘肅省氣候地區差異________,大部分地區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__氣候,最南端為____________氣候,大部分地區在溫度帶上屬于________帶。河西走廊在干濕區上屬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區。甘肅省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7分)
(3)下列關于甘肅這個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1分)
A.區域界限模糊
B.區域內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具有明顯的優勢、特色和功能
D.和其他省市沒有任何聯系
(4)根據材料3,分析甘肅省2000年以來產業結構變化的特征。(2分)
(5)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甘肅省應如何利用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發展經濟。(可從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等方面任選兩項回答)(6分)
我國沿海與內地的社會發展具有明顯的差異,依照各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可把全國大致分成東部、中部、西部三個經濟地帶。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下列省區中與所屬經濟地帶對應一致的是( )
A.吉林、遼寧、浙江——東部經濟地帶 B.內蒙古、陜西、西藏——西部經濟地帶
C.江西、福建、上海——東部經濟地帶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經濟地帶
導致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的社會經濟原因是( )
①產業結構的差異 ②資源分布的差異 ③距海遠近的差異 ④開放程度的差異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我國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給予西部大量的財政補貼 ②增加對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
③保護西部的工業產品不受外部產品的沖擊 ④發揮地區優勢,積極引進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為了加強三個經濟地帶的互補與合作,應從東部地帶向中西部轉移的工業類型是:
①勞動密集型 ②資金密集型 ③資源密集型 ④ 技術密集型
A . ① ② ③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① ② ④
制約西部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經濟原因是( )
A.資金、技術、人才匱乏 B.農業基礎薄弱
C.水土流失嚴重 D.自然資源不足
分析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料一:國家“十一五”規劃重新劃定了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區域,東部地區包括京、津、冀、魯、蘇、滬、浙、閩、粵、瓊10個省(市)。東部地區地處沿海,勞動生產效率和土地生產力高。但是1998-2005年東部地區糧食播種面積調減了686.7萬公頃,昔日的“魚米之鄉”成為影響全國糧食安全形勢的主要地區。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和內蒙的部分,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林木生產基地,但不合理的農業發展也帶來了農業資源的短缺和生態環境的惡化。
資料二:中國部分地區行政區示意圖
資料三:長江三角洲部分省市與黑、吉、遼三省人均耕地面積及谷物單產的比較
黑龍江 | 吉林 | 遼寧 | 上海 | 江蘇 | 浙江 | 全國 | |
人均耕地面積(公頃) (2006年) | 0.31 | 0.21 | 0.10 | 0.02 | 0.07 | 0.05 | 0.10 |
單位面積谷物產量(千克/公頃) (2006年) | 4916 | 5872 | 5870 | 7044 | 6207 | 6175 | 4885 |
資料四:東部地區各省市農業結構變動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蘇 | 福建 | 山東 | |
種植業比例 | - | - | - | -+ | - | - | - |
林業比例 | -+ | ● | - | + | ● | ● | ● |
牧業比例 | + | + | + | +- | +-● | ● | + |
漁業比例 | + | + | + | + | + | + | +● |
農業結構變化率(℅1978~2005年) | 36.3 | 35.19 | 56.95 | 20.9 | 16.37 | 14.45 | 52.05 |
注“+”代表上升 “-”代表下降 “●”代表穩定。農業結構變化率數值越大,變化幅度越大。
(1)在上圖中用已有斜線圖例描繪出東部地區未描繪省區的范圍。
(2)依據資料三,東北地區單位面積谷物產量比長江三角洲地區 (高或低),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黑龍江省人均谷物產量比江蘇、浙江 (高或低),最主要原因是 。
(3)資料四中,反映出同一年份東部沿海地區農業結構變動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具體表現為北方農業結構的變化幅度 (大于或小于)南方;種植業幾乎都呈 趨勢;牧業、漁業大致呈上升趨勢;林業變化不大。
(4)A地有我國面積最大的 生態系統。黑龍江農墾局做出不再開墾三江平原荒地的決定,其生態意義有哪些? 、
(5)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圖中山脈東西兩側地形區的農業結構應分別以 業、
業為主
.樹木年輪分析是古氣候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題。(共8分)
(1)樹木年輪的疏、密可以反映氣候變化。在西伯利亞地區,科學家發現一些樹木年輪的疏、密變化具有明顯的約11年周期,可能與 有關。(2分)
(2)科學家在格陵蘭島的地層中發現了8千萬年前的棕櫚樹化石,這說明當時格陵蘭島原來所在地的氣候特征是 。(2分)
(3)除樹木年輪分析外,請你列舉一種研究古氣候的其他方法 。(2分)
(4)樹木向陽一側由于植物生長量大,故年輪線較為稀疏。我國一野外考察隊在大興安嶺迷失了方向,考察隊員通過觀察樹木年輪特征后,確定了南行線路應為圖中的 方向(填正確選項字母)。(2分)
A.甲 ????????? B.乙 C.丙 D.丁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