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坩堝質量 | 坩堝與晶體總質量 | 加熱后坩堝與固體總質量 |
11.7g | 22.7g | 18.6g |
坩堝質量 | 坩堝與晶體總質量 | 加熱后坩堝與固體總質量 |
11.7g | 22.7g | 18.6g |
坩堝質量 | 坩堝與晶體總質量 | 加熱后坩堝與固體總質量 |
11.7g | 22.7g | 18.6g |
實驗室模擬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 | |||||
![]() | |||||
![]() | |||||
已知實驗室可用飽和亞硝酸鈉(NaNO2)溶液與飽和氯化銨溶液經加熱后反應制取氮氣。
(1)從上圖中選擇制取氣體的合適裝置:
氮氣 、氫氣 。
(2)氮氣和氫氣通過甲裝置,甲裝置的作用除了將氣體混合外,還有 、 。
(3)氨合成器出來經冷卻的氣體連續通入乙裝置的水中吸收氨, (填“會”或“不會”)發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裝置吸收一段時間氨后,再通入空氣,同時將經加熱的鉑絲插入乙裝置的錐形瓶內,能使鉑絲保持紅熱的原因是: ,錐形瓶中還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5)寫出乙裝置中氨氧化的化學方程式: 。
(6)反應結束后錐形瓶內的溶液中含有H+、OH-、 、 離子。
(B)某課外研究小組,用含有較多雜質的銅粉,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制取膽礬。其設計的實驗過程為:
![]() |
(1)雜銅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可采用灼燒的方法除去有機物,灼燒時將瓷坩堝置于
上(用以下所給儀器的編號填入,下同),取用坩堝應使用 ,灼燒后的坩堝應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實驗所用儀器:A.蒸發皿 B.石棉網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堝鉗 F.試管夾
(2)雜銅經灼燒后得到的產物是氧化銅及少量銅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膽礬。灼燒后含有少量銅的可能原因是 。
A.灼燒過程中部分氧化銅被還原 B.灼燒不充分銅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銅在加熱過程中分解生成銅 D.該條件下銅無法被氧氣氧化
(3)通過途徑Ⅱ實現用粗制氧化銅制取膽礬,必須進行的實驗操作步驟:酸溶、加熱通氧氣、過濾、 、冷卻結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銅通過兩種途徑制取膽礬,與途徑Ⅰ相比,途徑Ⅱ有明顯的兩個優點是: 、 。
(5)在測定所得膽礬(CuSO4·xH2O)中結晶水x值的實驗過程中:稱量操作至少進行
次。
(6)若測定結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
a.加熱溫度過高 b.膽礬晶體的顆粒較大
c.加熱后放在空氣中冷卻 d.膽礬晶體部分風化
實驗室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制取少量NaHSO3,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
(1)實驗中取一定量Cu片和一定量濃H2SO4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至反應結束后,發現燒瓶中還有少量Cu剩余,有人認為還有一定量的H2SO4剩余,原因是
,在不增加濃H2SO4的前提下,若使剩余銅片溶解可再加入 (填寫兩種屬于不同類別的物質)。
(2)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uO,使剩余的H2SO4全部轉化為CuSO4,過濾后將濾液加熱濃縮,冷卻結晶制得硫酸銅晶體(CuSO4·XH2O)某小組同學采用加熱法測定該晶體里結晶水X的值;
①在他們的實驗操作中至少稱量 次。
②下面是其中一次實驗的數據
坩堝質量 | 坩堝與晶體總質量 | 加熱后坩堝與固體總質量 |
11.7g | 22.7g | 18.6g |
根據上表數據計算判斷x的實測值比理論值(x=5) (填“偏大”或“偏小”)。
(3)裝置乙的作用是: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甲裝置使用的玻璃儀器有:酒精燈、玻璃管、長頸漏斗、圓底燒瓶
b.KMnO4溶液用于尾氣處理
c.當把品紅溶液滴入到錐形瓶中,若品紅不褪色,說明無NaHSO3產生
d.當把品紅溶液滴入到錐形瓶中,若品紅褪色,說明NaOH已完全轉化為NaHSO3
e.若把品紅溶液換成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并滴入到錐形瓶中,不顯紫紅色,說明NaOH已完全轉化為NaHSO3
f.此裝置換上其它藥品后,不能制取和收集少量純凈的氯氣
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63分)
1
2
3
4
5
6
7
8
9
B
C
D
D
C
B
A
A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AD
B
C
B
C
AC
BD
AD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87分)
19.(10分)(1)Mn2++2NH3+CO2+H2O=2NH4++MnCO3↓(2分)
(2)NH3、CO2 (2分) 不需要(2分)
(3)Mn2+(2分) 450(2分)
20.(12分) (l)假設2 :溶液中存在SO32―和HCO3―( 1分)
假設3、溶液中存在HCO3―和SO42―(2和3順序不限。)(1分)
(2)(10分)
步驟編號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和結論
①
用膠頭滴管取少量溶液加入試管A中,再用滴管取過量的lmol/L氯化鋇溶液并滴入其中,充分反應后,靜置,然后過濾,將沉淀和濾液分別裝入另外的兩個試管B,C中(3分)
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或SO32―或兩者都有(1分)
②
往裝有沉淀的試管B中加入過量的2mol/L鹽酸,
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2分)
沉淀部分溶解, 并產生氣體.
品紅褪色,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SO32―(1分)
③
往裝有濾液的試管C中加入2mol/L鹽酸;
或加入澄清石灰水(2分)
出現無色氣泡,
澄清溶液變渾濁,說明原溶液中含有HCO3―(1分)
④
其它方案合理給分
21(12分)(1)SO2+NaOH=NaHSO3 (1分) HSO3-+H+==SO2+H2O (1分)
(2) AB (2分) 實驗時間和加入鹽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質量 (2分)
(3)變廢為肥,充分利用資源,降低污染 (2分)
(4)+4 (2分)
(5)5CH3OH+6NO3--+6H+ ==5CO2+3N2+13H2O (2分)
22.(10分)⑴MgCl2(熔融) Mg+Cl2↑
(2分) ⑵Na2S (1分)
⑶①CO32-+H2OHCO3-+OH-(或2H2SO4)或 HCO3-+H2O
H2CO3 +OH- (2分)
②降低含硫煙氣的溫度(或減小含硫煙氣的流速)(2分)
③2H2SO3+O2=4H++2SO42-或2HSO3-+O2=2H++2SO42- (2分)
中和、稀釋經氧氣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H+),減少污染。(1分)
23.(12分)
⑴.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 (1分)
SO2+2OH?=SO32-+H2O (2分)
2SO32-+O2=2SO42? (2分)
⑵.使SO32-完全氧化為SO42? (2分)
⑶.(或其它合理答案) (2分)
⑷.250 mL容量瓶 (1分)
⑸.不合理,會使所測得的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偏大(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
24.(12分)(1)錯誤!不能通過編輯域代碼創建對象。 (2分)
(2)9.52 %
(2分)
(3)如圖所示[注:只要起點在橫坐標軸(0,2),
平衡點在橫坐標0點后t0前、縱坐標0.2處的示意
圖均給分)(4分)
(4)減小 (2分)>(2分)
25(9分)
26.(1)羥基 羧基 (2分)
錯誤!不能通過編輯域代碼創建對象。 (2分)
(2)
錯誤!不能通過編輯域代碼創建對象。(2分)
(3)A C D (2分)
(4) 錯誤!不能通過編輯域代碼創建對象。 錯誤!不能通過編輯域代碼創建對象。 (2分)
27.⑴分子 (1分) 1s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2分)
⑵ACD (2分)
⑶①、③、④ (2分)平面三角 (1分)
⑷LaNi5或Ni5La (2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