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我國某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不同下墊面對降雨徑流的實驗。以下是實驗中記錄的相關材料,分析這些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圖19是不同植被下降雨強度為20mm/h時的出流過程曲線圖、
材料二:圖20是不同植被下降雨強度為50mm/h時的出流過程曲線圖。
材料三:圖21是不同土壤結構、降雨強度相同情況下的出流過程曲線圖。
(1)從圖19、20中可以看出,不論降雨強度多少,草地與裸地相比,其出流過程具有
的特點是 。(2分)
(2)從圖19、20中可以證明:植被具有的功能是 ;并且能增加下列哪些水循環環節的水量 。 (4分)
A.降水 B.下滲 C.截留 D.地面徑流
(3)分析圖21出流過程曲線特點的成因。 (2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2 分)
材料一: 2009 年 12 月 12 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共同出席中哈天然氣管道竣工儀式,并共同按下管道啟動按鈕。中國一中亞天然氣管道起始于土庫曼斯坦,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到達中國霍爾果斯,該管道的竣工通氣,標志著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取得重要進展。
材料二:西氣東輸二線管道走向為西起新疆的霍爾果斯,經西安、南昌,南下廣州,東至上海,干線全長 4 859 km ,加上若干條支線,管道總長度超過 7 000 km 。
材料三:圖 20 是中國一中亞天然氣管道及中國西氣東輸線路圖。
(1)材料一認為該管道的竣工通氣,標志著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取得重要進展。試分析中國與中亞進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條件 。(4分)
(2)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建成對中國產生哪些有利影響? (3分)
(3)從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邊境到達中國霍爾果斯的這條天然氣管道,穿越地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現在 。(2分)
(4)比較中國一中亞天然氣管道和中國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線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3分)
A.兩線輸氣終點均為能源緊缺地區 | B.兩者沿線均經過季風氣候區 |
C.兩條線路設備投資大,但運輸連續性強 | D.兩線建設不可能破壞沿線生態 |
閱讀下列有關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前,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受嚴格的戶籍制度影響,江蘇省城市人口的增長主要來源于自然增長,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圖20表示這一時期江蘇省城市化進程。
材料二: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江蘇省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區之一。20世紀80年代蘇南地區的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被譽為"蘇南模式"。圖21表示這一時期江蘇省城市化進程。
材料三:圖22是20世紀末江蘇省小城鎮分布示意圖。
(1)改革開放后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
(2)江蘇省小城鎮空間分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蘇南和蘇北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江蘇省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減輕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這個世界最年輕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體向北和向東方向移動。
材料二:青藏鐵路建成后,川藏鐵路(成都至拉薩)也于09年9月開工建設。成都至拉薩運輸距離為1629公里,首先啟動的是成都到康定(四川西部山區一城市)段建設。整個川藏鐵路計劃工期8年,估算總投資537.8億元,設計速度目標值每小時200公里,建成后從成都到拉薩只需8個多小時。
材料三:圖14是我國青藏高原局部地區年降水量、≥10℃的積溫分布圖。
(1)圖中甲處≥10℃的積溫比相鄰地區__(高、低),影響因素是______。
(2)甲處____資源豐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示區域內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材料一,簡要分析9??12汶川大地震產生的原因。
(5)為什么青藏鐵路(A鐵路)上運行的火車車廂全部采用全封閉的方式?
(6)從地理角度分析建設川藏鐵路(B鐵路)的必要性。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2009年7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我國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總體情況。2009年上半年,我國石油供應基本平穩。全國原油產量9349萬噸,同比下降1%;進口原油9077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資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勢所趨。我國石油(原油)資源區域間的流動是區域資源調配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
材料一:圖甲是我國各區域石油資源平衡類型圖。
材料二:圖乙是我國石油資源位勢格局圖。
材料三:圖丙是我國石油資源流場分布圖。
材料四:2009年4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的決定。國家頒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珠三角要集約發展石化產業,集中力量在深水港口條件好、環境承栽能力相對較大的沿海地區……,力爭形成世界先進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產業基地。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在我國石油資源平衡類型中,石油資源生產省區一般屬于 __①__ 的類型,而石油資源的消費省區則屬于 __②__ 的類型。
(2)我國石油資源位勢總體分布格局具有___①__ 的特點,因此,我國石油資源最主要的流動方向是_____②____ 。
(3)當前,在我國石油資源流場中,石油運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 。
A.鐵路運輸 B.管道運輸 C.遠洋運輸 D.內河運輸
E.公路運輸 F.航空運輸
(4)試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廣東省在我國石油資源流場中的地位,分析其能夠發展成為特大型石油化工產業基地的優勢區位條件。
一、選擇題(共7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D
D
C
A
C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B
D
C
B
A
D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全選對者得3分,只選一項且選對者得1分,其余情況均不得分。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D
BC
AC
BD
BC
AD
BD
AB
AC
AD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6小題,滿分80分)
31. 共12分
(1)以煤炭為主要能源,能源利用率低,排放的CO2強度大(2分)
(2) 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能源消耗量。2分)
(3)AC (答對1個得1分,答錯不得分,滿分2分)
(4) 通用及專用機械設備(1分) 電器器材(1分) 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勞動力密集。高環境負荷(3分) 發達國家(1分)
32. 共12分
(1)增加(1分) 草地(1分)
(2)BDE(答對1個得1分,答錯不得分,滿分3分)
(3)耕地增加,林地減少,草地略有減小,濕地減少,居工地增加。(3分)
隨著人口增加,糧食需求劇增,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就以砍伐森林、開墾荒地來擴大耕地面積;(2分)同時,人口增加,引起城鎮擴張、道路以及其它基礎設施建設強度增加,造成居工地面積顯著增加。(2分)
33. 共10分
(1)冬(2分) (2)AC(2分) (3)C(2分)
(4)東亞季風(2分) 青藏高原的熱力作用加強了印度低壓(2分)
34. 共18分
(1)管理和研發部門 核心生產部門 次要生產部門、配套企業(每空2分)
(2)次要生產部門 原因:為了謀求最大經濟效益,逐漸向總成本最低的地方擴散。
擴散規律:中心城市→縣城→鄉鎮(每空2分)
(3)3(2分) 有利:高素質人才的數量多、信息靈通度高、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高和生活適宜度好;(2分)不利:地價高,勞動力價格高,環境污染嚴重等。(2分)
35. 共18分
(1)呈正相關(或植被覆蓋率越高,土壤越厚)(2分)
(2)陰坡的土壤較陽坡的土壤厚(2分) 原因:影響該縣陰陽坡植被生長的主要氣候因素是水分。(2分)因該縣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降雨量較少。陰坡的太陽輻射量和水分蒸發量較陽坡少,土壤水分較充足,植物生長較陽坡茂盛(或植被覆蓋率比陽坡高),因而土壤比陽坡的土壤厚。(2分)
(3)呈負相關(或坡度越大,土壤越。 地形(每空2分)
(4)優勢:雨熱同期;臨近水庫,灌溉便利;靠近北京(或市場)等 劣勢:水資源不足;山地多,平地少;山區的水熱資源不匹配;土壤比較貧瘠等。 策略:發展節水農業,因地制宜發展林業,發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等。(6分)
36. 共10分
(1)
(4)緯度高,冬季氣候寒冷,日照短,陰天多(2分);居民收入高,有較強的避寒出游愿望和支付能力(2分)
37. 共10分
(1)有明顯的地域性(或北方和西部地區減少,南方沿海地區增加)(2分)
(2)AD(2分)
(3)二者呈正相關。(1分)總度日降低的北方和西部地區氣候耗能也下降,總度日增多的南方地區氣候耗能上升。(2分)
(4)(1分)未來氣候變暖 由于氣候變暖,北方和西部地區冬季氣溫升高,取暖耗能減少;南方夏季氣溫增高,降溫耗能增加。(2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