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圖3為某城市發展階段圖,讀圖完成。
能正確反映Ⅱ階段該城市人口密度與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兩者之間關系的是
Ⅱ階段城市最不會發生的現象有
A.交通問題得以緩解 B.與周邊地區溫差變小
C.工業污染日益嚴重 D.農業用地不斷減少
圖3為某城市發展階段圖,讀圖完成。
1.能正確反映Ⅱ階段該城市人口密度與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兩者之間關系的是
2.Ⅱ階段城市最不會發生的現象有
A.交通問題得以緩解 B.與周邊地區溫差變小
C.工業污染日益嚴重 D.農業用地不斷減少
分析有關城市化及城市問題的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交通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一大因素。甲乙兩市人口密集,交通擁堵與引發的污染問題日漸突出。甲市地面公交運力不足,而出租汽車發展迅速,其所承擔的客運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車車輛迅猛增加,擠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間。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運送的主力軍,加上地鐵的快速發展,它們所承擔的客運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線路與軌道交通線路存在走向重復的現象。
附:2010年甲、乙兩市交通狀況及引發的污染統計數據圖
(注:“CO對大氣污染分擔率”、“NOx對大氣污染分擔率”是指機動車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材料三 近年來,此沿海城市市區,一直飽受交通擁堵之苦。下面是該市某中學高一學生《敢問路在何方?》研究性學習小組收集的一些資料:
①該市的私家車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遞增,該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車,市區內機動車、非機動車相互搶道,致使交通擁堵,城市空氣污染嚴重。
②汽車道路行駛時速在50~60千米時,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時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駛時,耗油量大,占道面積最多。而該城市市區汽車道路行駛時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文物的保護,市區(特別是老城區)的許多道路很難拓寬。
④市政府暢通工程聽證會現場,如下圖:
(1)從材料一中A→C可看出,這個城鎮地域在數量上的變化是________,在面積上的變化是________。
(2)從圖中可以看出,影響該城鎮空間結構A→C階段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城市化過程中,一般表現出以下三個特征: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________,勞動力向____________產業轉移,____________不斷擴大。
(4)圖示城鎮地處我國東南,那么對大氣有嚴重污染的工廠應分布在城鎮______(上風或下風)方向的郊外。
(5)下圖是我國“某城市建設規劃圖”,其中正確的是( )
(6)根據材料二分析我國甲、乙兩市交通狀況及交通污染的有關資料,回答問題:①在城市交通中公交、地鐵、小轎車等各種市內交通方式中,受天氣影響較小的方式是 ;運量小、占據道路面積大的方式是 。
②在統計圖中,明顯反映兩市交通擁堵程度的主要指標是 。
③造成甲乙兩市汽車尾氣污染物對大氣污染分擔率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多項選擇)
A.乙市的機動車總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氣體的工廠數量減少
C.甲市第二產業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區,冬季實行取暖
(7)根據材料三,點評自行車族和有車族的觀點,并就如何解決該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獻計獻策(至少寫出兩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有關城市化及城市問題的圖文資料,回答問題。(2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交通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一大因素。甲乙兩市人口密集,交通擁堵與引發的污染問題日漸突出。甲市地面公交運力不足,而出租汽車發展迅速,其所承擔的客運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車車輛迅猛增加,擠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間。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運送的主力軍,加上地鐵的快速發展,它們所承擔的客運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線路與軌道交通線路存在走向重復的現象。
附:2010年甲、乙兩市交通狀況及引發的污染統計數據圖
(注:“CO對大氣污染分擔率”、“NOx對大氣污染分擔率”是指機動車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材料三 近年來,此沿海城市市區,一直飽受交通擁堵之苦。下面是該市某中學高一學生《敢問路在何方?》研究性學習小組收集的一些資料:
①該市的私家車保有量以每年5.6%速度遞增,該市69.7%居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車,市區內機動車、非機動車相互搶道,致使交通擁堵,城市空氣污染嚴重。
②汽車道路行駛時速在50~60千米時,道路利用率很高;以時速20千米左右的速度行駛時,耗油量大,占道面積最多。而該城市市區汽車道路行駛時速一般在19.2千米左右。
③由于涉及文物的保護,市區(特別是老城區)的許多道路很難拓寬。
④市政府暢通工程聽證會現場,如下圖:
(1)從材料一中A→C可看出,這個城鎮地域在數量上的變化是________,在面積上的變化是________。(2分)
(2)從圖中可以看出,影響該城鎮空間結構A→C階段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在城市化過程中,一般表現出以下三個特征: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________,勞動力向____________產業轉移,____________不斷擴大。(6分)
(4)圖示城鎮地處我國東南,那么對大氣有嚴重污染的工廠應分布在城鎮______(上風或下風)方向的郊外。(1分)
(5)下圖是我國“某城市建設規劃圖”,其中正確的是( )(1分)
(6)根據材料二分析我國甲、乙兩市交通狀況及交通污染的有關資料,回答問題:①在城市交通中公交、地鐵、小轎車等各種市內交通方式中,受天氣影響較小的方式是 ;運量小、占據道路面積大的方式是 。(2分)
②在統計圖中,明顯反映兩市交通擁堵程度的主要指標是 。(2分)
③造成甲乙兩市汽車尾氣污染物對大氣污染分擔率差異的原因可能是 。(多項選擇)(2分)
A.乙市的機動車總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氣體的工廠數量減少
C.甲市第二產業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區,冬季實行取暖
(7)根據材料三,點評自行車族和有車族的觀點,并就如何解決該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獻計獻策(至少寫出兩條)。(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下圖,回答下題。
(1) 關于環境問題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城市地區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
B.發達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展中國家嚴重
C.所有的環境問題都不受國界線的影響
D.發達國家有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現象
(2) 上圖顯示了世界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環境質量變化的趨勢,請據圖選擇下列敘述中的正確選項( )
A.環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則
B.后工業化階段環境問題會自然解決
C.環境質量與工業發展程度密切相關
D.人類可以采取措施減少或避免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環境問題
(3) 18世紀60年代工業化開始起飛的國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這種關系的城市是( )
A.柏林 B.倫敦
C.舊金山 D.圣彼得堡
(4) 這種關系反映了環境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 )
A.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
B.人的認識能力的不斷增強
C.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戰略的不斷調整
D.發達國家環保政策的不斷完善
一、 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A
C
C
B
B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A
D
C
B
B
A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C
A
A
A
D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B
A
B
C
D
A
D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C
D
B
C
D
B
A
C
D
二、綜合題(6小題,共50分。)
1.(10分)(1)略(2分)(2)距市中心遠近 交通通達度 (3)略(2分) (4)交通通達度和距離市中心的遠近 (5)1 (6)2 (7)住宅
2(12分).(1)很高 極高 極低 原始型 (2)低 現代型 緩慢 老年 (3)計劃生育 快 C D
3.(4分)③④⑥⑧
4.(8分)(1)B B處有化工廠所需要的原料海鹽、石油,且該處離市區較遠并位于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不易污染居民區的空氣
(2) D D處位于河流上游,水質好
(3)A A處附近有煤礦,且與鐵礦之間有鐵路相連,交通方便,可將不遠的鐵礦石運到這里來煉鋼,且這里離市區較遠,且不是位于盛行風向的上風向,在這里布局鋼鐵廠不易對居民區產生污染
(4)E 因為E處靠近山地,有生產水泥所需的石材,且水泥廠有大氣污染,放在E處因離市區較遠,且不是位于盛行風向的上風向, 粉塵不易影響居民區
5.(8分)(1)(2分)湘;贛
(2)(3分)①地區間收入差距(或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
②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出現。
③戶籍制度的改革。
(3)(3分)變小;
因為:①通過區域間合作,環境條件得以改善,環境人口容量變大(或理論承載密度變大)。
②通過人口遷移或流動,降低了這些省區的實際人口密度。
6.(8分)b――常年受副高控制,氣候炎熱干燥,以游牧為生
c一一屬熱帶雨林氣候,濕熱,且多山地,地表崎嶇
a――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多地震
d――緯度高,氣候嚴寒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