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下面我國某區域圖,完成填空
1.寫出圖中字母代號所示地理事物的名稱:A________(煤炭基地);B________(港口);C:正在修建的鐵路的終點站是________(港口);D________(鐵路線)。
2.分析該地區成為能源基地的主要有利條件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等。
3.為進一步發揮能源基地的作用,已建的該地區的東西向鐵路有________、________等。
4.圖示區域為我國最主要的煤炭產區,據含碳量的多少,煤主要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把煤隔絕空氣加強熱使它分解的過程,叫做煤的________。
6.圖示大河E河段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________,其產生的人為原因是_______,治理的具體措施主要是________。F河段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有發生在冬末春初的________和近年來時長時短的________現象等。
7.該地區屬于我國地形二、三階梯分界線的界山是________。
8.該地區屬于全國性的商品棉基地名為________。
9.下圖所示四幅小圖中,最能反映北京市降水量各月分配情況的示意圖是________
10.說出位于該區域的已被列入“世界遺產”項目兩處:________和________等。
11.圖中除北京外,曾成為歷史上的都城的地區還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12.該地也是我國主要的石油產區,其中產量最大的是________油田,我國最早記載有關石油的專著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13.圖中為我國當前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之一的是________省的________衛星發射中心。
左圖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圖中丙地區終年受西風控制。右圖為丙地區放大圖,圖中的實線為等線(單位:米),虛線為地層界線,地層P到K由老到新。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四幅圖中,與沿①一②剖面線所作的地層、地形剖面示意圖相符的是
2. 下列有關圖示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乙兩河沿海水域因有寒暖流交匯和陸地徑流匯入,所以漁業資源豐富
B. 乙河沿海地區受洋流的影響表層海水的等溫線與等鹽度線的凸出方向相同
C. 當北印渡洋的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時,甲河河口附近海域海水鹽度較高
D. 與乙河相比,甲河徑流季節變化大,且東北岸沖刷較嚴重
讀“以某海灣為中心及周邊地區輪廓”甲和乙兩幅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
甲 乙
(1)寫出甲、乙兩地區相同的大宗農產品(經濟作物)名稱。并簡述兩地種植該農作物
在自然條件方面的共同點和甲地區有利、乙地區不利的因素。
(2)分析乙地區工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甲地區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濟迅速崛起,請分析其原因。
(4)乙地區河口三角洲在開發和整治中,應如何協調開發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5)兩海灣都是風暴潮的易發區。簡析兩海灣易發風暴潮的原因。
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我國人均糧食產量變化圖”,圖中人均糧食產量圍繞著趨勢線在一個通道內波動,從中間的趨勢線到通道邊沿的寬度,即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與趨勢值之比,表示糧食產量的穩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糧食產量越不穩定。
材料二:我國中長期糧食消費預測
材料三:中國糧食流通格局正呈現出“北糧南運”,“中糧西運”的態勢,糧食生產地域重心發生了由南向北.由東向中的逐漸轉移。
(1)材料一圖中顯示我國糧食生產穩定性較差的兩個顯著階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個階段穩定性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雙項選擇)。
A.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B.農業科技投入加大
C.生態退耕,耕地面積減少
D.農業結構調整
(2)依據材料二分析說明我國糧食中長期消費的趨勢及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南是中部地區的一個產糧大省,試評價該省糧食生產的氣候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要說明“中糧西運”對西部可持續發展有何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下圖為“我國人均糧食產量變化圖”,圖中人均糧食產量圍繞著趨勢線在一個通道內波動,從中間的趨勢線到通道邊沿的寬度,即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與趨勢值之比,表示糧食產量的穩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糧食產量越不穩定。
材料二:我國中長期糧食消費預測
材料三:中國糧食流通格局正呈現出“北糧南運”,“中糧西運”的態勢,糧食生產地域重心發生了由南向北.由東向中的逐漸轉移。
(1)材料一圖中顯示我國糧食生產穩定性較差的兩個顯著階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個階段穩定性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雙項選擇)。
A.人口增長速度加快
B.農業科技投入加大
C.生態退耕,耕地面積減少
D.農業結構調整
(2)依據材料二分析說明我國糧食中長期消費的趨勢及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南是中部地區的一個產糧大省,試評價該省糧食生產的氣候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要說明“中糧西運”對西部可持續發展有何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