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綜合題
讀下圖,完成下列要求:
(1)某旅行者騎山地車進行非洲探險旅游,下面是該旅行者在途中遇到的情況,真實可信的是
[ ]
A.6月份,從好望角出發(fā)(圖中①),當地正處于陰雨冷濕的壞天氣。
B.8月份,來到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圖中②),看到郊外的荒野上草木茂盛,牛羊成群。
C.跨越扎伊爾河口時(圖中③),看到河口處江水奔騰咆哮,巨輪川流不息,一派運輸繁忙的景象。
D.來到加蓬首都利伯維爾(圖中④),遇到多雨天氣,幾乎每天下午兩三點鐘天空即陰云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
E.來年1月份,到達目的地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圖中⑤),當地烈日炎炎,晴朗少雨。
(2)該旅游者整個行程所看到的自然景觀的變化反映了自然帶________的地域分異,而且具有以________為軸、________對稱的分布特點。
(3)請將圖中A、B、C、D所在海域的鹽度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________。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甲圖是地處熱帶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的部分地區(qū)略圖,該島的山上有流速較大的河流和森林分布。乙圖是甲圖中島嶼開發(fā)后形成的一個中等城市示意圖。
甲 乙
(1)你認為該市在甲圖的A、B、C、D四處中最有可能形成的一個中等城市的是 處。理由是什么?
(2)如果乙圖中城市的工業(yè)布局從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那么該地常年主導風向應是 風。從乙圖中可以看出,該城市工業(yè)區(qū)位除了考慮風向外,還考慮了哪兩個重要區(qū)位因素,原因是什么?
(3)該島嶼決定優(yōu)先開發(fā)海岸帶,但在交通線建設方面存在環(huán)狀線與放射線爭爭議,你認為將A、B、C、D四個居民點聯系起來環(huán)狀線和放射線哪個比較合理,并說明理由。
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某旅行者騎山地車進行非洲探險游。下面所述是該旅行者在途中遇到的情況,請判斷其說法是否可信,不用說明理由:
A.6月份,從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出發(fā)時(圖中①),當地烈日炎炎,晴朗少雨(。
B.7月份行進在撒哈拉沙漠中(圖中②),時常能看到波巴布樹。(。
C.來到加蓬首都利伯維爾(圖中③)遇到多雨天氣,幾乎每天下午兩三點鐘天空即陰云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
D.跨過扎伊爾河口時(圖中④),看到河口處江水奔騰咆哮,巨輪川流不息,一派運輸繁忙的景象。(。
E.11月份來到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圖中⑤),看到郊外的荒野上草木茂盛,牛羊成群。(。
F.來年1月份,到達目的地好望角(圖中⑥),恰好遇上陰雨冷濕的壞天氣。(。
(2)該旅行者整個行程所看到的自然景觀的變化反映了自然帶的________分布規(guī)律,而且具有以________為軸、________對稱的分布特點。
(3)一艘百萬噸巨輪從B海域前往荷蘭最大港口,船上運載的貨物可能是________,當輪船運行到D附近海域時是________(順、逆)水而行,請在相應的位置畫出洋流的符號。
(4)請將圖中A、D、E、F所在海域的鹽度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答:
(1)某旅行者騎山地車進行非洲探險游。下面所述是該旅行者在途中遇到的情況,請判斷其說法是否可信,不用說明理由:
A.6月份,從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出發(fā)時(圖中①),當地烈日炎炎,晴朗少雨(。
B.7月份行進在撒哈拉沙漠中(圖中②),時常能看到波巴布樹。(。
C.來到加蓬首都利伯維爾(圖中③)遇到多雨天氣,幾乎每天下午兩三點鐘天空即陰云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 )
D.跨過扎伊爾河口時(圖中④),看到河口處江水奔騰咆哮,巨輪川流不息,一派運輸繁忙的景象。( )
E.11月份來到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圖中⑤),看到郊外的荒野上草木茂盛,牛羊成群。( )
F.來年1月份,到達目的地好望角(圖中⑥),恰好遇上陰雨冷濕的壞天氣。( )
(2)該旅行者整個行程所看到的自然景觀的變化反映了自然帶的________分布規(guī)律,而且具有以________為軸、________對稱的分布特點。
(3)一艘百萬噸巨輪從B海域前往荷蘭最大港口,船上運載的貨物可能是________,當輪船運行到D附近海域時是________(順、逆)水而行,請在相應的位置畫出洋流的符號。
(4)請將圖中A、D、E、F所在海域的鹽度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答:
讀“臺灣島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將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稱寫在下面空格內。
城市:A________,B________
河流:________。
(2)按島嶼成因類型,該島屬________島,按地質作用能量來源分類,該島的形成主要屬于________作用。該島有時出現迅速而劇烈的地質作用,如________。
(3)1979年1月1日,鄧小平出席全國政協(xié)的新春茶話會,宣布了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在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政。隨后不久,鄧小平出訪美國時強調,我們不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這就表明,鄧小平早已有了“一國兩制”的初步設想。兩年后,葉劍英委員長進一步闡明關于實現祖國統(tǒng)一的九點方針政策。次年1月,鄧小平在接見一位海外朋友時指出,“九條”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從此,“一國兩制”的概念開始正式使用。
從“武力收復臺灣”和“和平解放臺灣”,再到“九點方針政策”的提出,最后正式使用“一國兩制”這個概念,可以看出
[ ]
A.制定方針政策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把握全面的實際、變化發(fā)展的實際
B.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要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C.經濟決定政治,中國所有問題的解決,要靠經濟的發(fā)展
D.國家的對內政策和對外政策都為國家利益服務,兩者沒有區(qū)別。
(4)香港回歸祖國,建立了特別行政區(qū);澳門回歸祖國,也建立了特別行政區(qū);臺灣也不例外。這會不會改變我們的社會主義性質呢?為什么?
(5)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外國侵略者曾多次侵占臺灣,中國人民屢次奮起反擊,收復臺灣。下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明末(1624年),荷蘭侵略者曾侵占臺灣
B.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驅逐侵略者,收復臺灣
C.清末,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自1895年起,臺灣被日本侵占達60年之久
D.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后,臺灣歸還我國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