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2月,貴州省農科院和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專家組到貴州納雍縣老凹壩鄉考察立體農業。專家們總結道:老凹壩鄉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資源極為豐富,自2003年試驗小區建立以來,已初步建成了壩子果藥套種基地、巖腳林下育苗基地及武佐河水上養殖基地等,產業結構調整實效明顯。下圖為老凹壩鄉等高線圖(單位:米)。
(1)老凹壩鄉發展立體農業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是什么? (5分)
(2)老凹壩鄉果藥種植成本低廉,輸送到我國東部沿海市場卻沒有價格優勢,請簡述原因。(5分)
(3)為促進老凹壩鄉農業可持續發展,該鄉政府將力促農產品深加工業的發展,試分析其面臨的主要困難。(3分)
圖1為“我國華北某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示意圖”(等高線單位:m)。圖2為該地區“生態農業園區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人類在利用自然發展生產時,必須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利用等高線數值,說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間分布特點________
(2)該地區林地面積廣,其環境效益主要是________。
(3)為了更好地促進該地區生態農業建設,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圖2,說明該地區種植業結構該做如何調整: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
(4)簡述該地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對當地的積極意義。________
圖19為“我國華北某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示意圖”(等高線單位:m)。圖20為該地區“生態農業園區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人類在利用自然發展生產時,必須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利用等高線數值,說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間分布特點(2分)
(2)該地區林地面積廣,其環境效益主要是 (2分)。
(3)為了更好地促進該地區生態農業建設,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圖20,說明該地區種植業結構該做如何調整:(2分)
理由是(2分) 。
(4)簡述該地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對當地的積極意義。 (2分)
*1 ⑴B ⑵C
*2 答案:(1)降水量由北、東、南沿海向內陸減少,呈半環狀分布。
(2)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
(3)東南沿海地區開發歷史悠久,是殖民者最早登陸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
(4)分布于澳大利亞的西南、東南部。有利區位條件:①氣候溫暖濕潤;②土壤肥沃;③地勢平坦;④距海洋較近,交通便利;⑤機械化水平高;⑥科技先進。
一、單項選擇題
1.B 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的影響,具有季節性、周期性和地域性等特點。
2.D 我國玉米帶主要在松遼平原,美國有冬小麥和春小麥帶.澳大利亞、阿根廷都為世界主要小麥出口國。
3.B 調整前,該地主要種植水稻,作物品種單一,應以小農經營為主。
4.C 調整后,該地作物種類多,應是市場需求多樣化所致。此外,由圖示下的文字提示可知,農業技術水平提高促進該地區發展成為“高新有機農業區”。
5.C 根據作物生長習性,推測作物分布,可用排除法作答。從表格中數據可知,該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國和斯里蘭卡,只可能是茶葉。
6.B 茶葉適合生長在酸性土壤環境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亞熱帶的丘陵地區。
7.C 根據亞歐大陸出現高壓判斷,此時南半球正處于夏季,南極地區適于科考。
8.B 圖中甲地的坐標大約是(35°N,120°E),其對稱點是(35°S,60°w),應位于阿根廷境內的潘帕斯草原,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為大牧場放牧業。
9.C 從省區輪廓可以看出,該省為甘肅省.水源不足是影響其農業發展的突出自然因素。
10.D 農業收益與投入、產出及產值相關.根據表中的數據計算,可以判斷出④收益最大。
11.B 根據圖表、文字信息說明該農場位于美國的玉米帶,應該是位于D地。
12.D 人們長時間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性不會改變,因此②錯誤。交通的革新,使得西部牧場肥育牲畜可就地屠宰,然后迅速將新鮮的肉運往消費市場。
13.A 該農業屬集約農業、商品化農業,以種植作物為主。
二、綜合題
14.解析:第(1)題,長江流域棉區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屬亞熱帶濕潤區,年降水量在800~1
答案:(1)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依次為A B D C F E G
(2)新疆棉區 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
(3)有利影響: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棉花生長;秋季雨水少.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長和收摘。
不利影響:春季降水少,不利于棉花苗期牛長。
15.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2008年與1976年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荒山已全部被開發,水稻種植面積減少,果園、林地、奶牛場、牧場出現。第(2)題.由于華北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適宜種植小麥、水果,而水稻由于需水量大而減少。第(3)題,奶牛場是屬于市場指向型的.應接近城鎮、交通方便的地方。第(4)題,B地是山地丘陵區.又是溫帶.適合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生長。
答案:(1)由單一的種植業向多種經營發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
(2)華北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區,適宜種植小麥、水果,水稻因需水量大而減少。
(3)分布在城鎮附近,交通方便。
(4)溫帶落葉闊葉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16.解析:第(1)題,由雨量最高值處向下引垂線,與地形剖面相交于一點.從左側縱軸上讀出該點的高度即可。該處多暴雨的原因,應與該地地形及盛行風方向有關。第(2)題,南方低山丘陵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熱量、降水充足.不足之處是洪澇、干旱、臺風等氣象災害較多;物種豐富,但開發利用較粗放;土地類型多樣,紅壤分布面積大;降水較多,水資源豐富。第(3)題,該地水土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人口密度大,耕地不足.能源缺乏。
答案:(1)650(600~650之間)夏季風帶來暖濕氣流;位于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
(2)見,下表:
農業資源
優勢
問題
氣候資源
光、熱、水資源豐富,且地區配合較好
氣象災害頻發
生物資源
利用和開發較為粗放,經濟效益低
土地和土壤資源
土地類型多樣
紅壤分布面積大
水資源
豐富,利于開發利用
(3)如圖: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