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關于西氣東輸工程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敘述錯誤的是( )
A.能積極推動新疆及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
B.加速優化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緩解能源緊張狀況
C.可有效改善我國東部城市的大氣污染狀況,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D.該管線東西跨度大,不會對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圖所示為某地區20年間城市的發展狀況。讀圖,回答1-2題
1.關于該地區城市化發展速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小城市發展緩慢,大中城市發展迅速 B.大城市發展迅速,中小城市發展緩慢
C.大中小城市都發展迅速 D.小城市發展迅速,大中城市發展緩慢
2.有關圖中甲、乙、丙三城市的說法合理的是
A.甲城市是在老城區的基礎上改造的 B.乙城市更易出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等問題
C.丙城市發展中出現明顯的逆城市化 D.三城市的發展都是因為城鄉差別減小
讀表,完成各題。
關于城市④人口遷移對其產生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必然導致該城市人口老齡化 B.有利于該城市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
C.必然加劇該城市的環境污染 D.可以緩解該城市用地緊張的狀況
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下列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 )
A.地區政策 B.晚婚習俗
C.優美的環境 D.文化觀念
該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長率很高,人口增長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齡化問題得到緩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長率很高,有大量青壯年人口遷入
該城市最有可能是(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陽
讀表,完成各題。
1.關于城市④人口遷移對其產生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必然導致該城市人口老齡化 B.有利于該城市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
C.必然加劇該城市的環境污染 D.可以緩解該城市用地緊張的狀況
2.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下列原因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 )
A.地區政策 B.晚婚習俗
C.優美的環境 D.文化觀念
3.該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長率很高,人口增長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齡化問題得到緩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長率很高,有大量青壯年人口遷入
4.該城市最有可能是(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陽
讀“我國東北及東部沿海地帶、中部及近西部地帶、遠西部地帶圖”,回答6~7題。
6.關于A地自然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B.位于我國最大的盆地內,有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C.地廣人稀,可墾耕地多,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產基地
D.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目前和將來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
7.關于B地和東北及東部沿海地帶的發展方向敘述正確的是( )
A.B地資源豐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國最發達的工業區,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設世界級都市圈
B.東北及東部沿海地帶吸收中西部遷移人口,減輕中西部人口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C.發揮該地資源和人口優勢,重點發展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工業
D.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能源生產基地
*1、⑴B ⑵C *2、⑴C ⑵D
一、單項選擇題
1.B 2.B b方向等時速線稀疏.說明該方向車速慢,可能是由于人流量、車流量大所致;影響地價的因素有距市中。的遠近和交通通達度。
3.A 4.D 5.C P地無河流,不能進行河海聯運;化工小區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比較嚴重.應布局在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及遠離河流的上游,且④處靠近海港,海運便利;圖中等地租線在與公路、鐵路、河流交匯處向外凸,受交通因素影響明顯。
6.D 7.A 8.C AB線顯示,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下降;建設生態城市不能“因噎廢食”控制城市化進程,而集中布置城市用地有可能使問題更嚴重;解決交通擁堵應從引導、疏導等方面進行,但不能因此而禁止外省車輛進京。
9.C 10.B做題時.既要看箭頭的長短.又要看箭頭的斜率。根據圖中信息可以看出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化發展速度都比較快;乙城市發展過快,規模過大,容易出現嚴重的城市化問題。
11.C 12.B 第11題,從圖上可看出,1995年后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最快,我國城市化水平較低.2003年城市人口約占4 0%左右;第12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標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增加,即從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
13.A各國地域文化不同,對各國城市的建筑風格產生很大影響。
二、綜合題
14.解析:第(1)題.CBD是中心商務區的英文字母縮寫。第(2)題.住宅區的布局是否舍理.應主要考慮環境、質量等因素的影響。第(3)題,從城市三大功能區的角度看,圖示中并不缺少功能區。故缺少的功能區應從其他方面進行考慮。從圖示中看.工業區與住宅區之間缺少綠化區。
答案:(1)中心商業區。 空間分布特點:多分布于市區的中心地帶。
主要職能:是城市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展銷中心、購物中心、文化中心和服務中心等。
(2)較為合理。大部分住宅區位于市區的東西兩側,處在東南季風和西北季風的垂直方向上。(亦可答:有不合理之處。部分住宅區處在西北季風的下風向。)
(3)綠化區。地理意義:美化環境,吸煙除塵,凈化空氣,提高空氣質量.減弱噪聲,降低熱島效應。
15.解析:第(1)題,此題既是中心地理論的基礎知識,也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由圖可以看出,城鎮級別高低與城鎮數目多少的關系與分布關系。第(2)題,日常生活用品商店、水果店、報刊、理發店代表了三種級別居民點中最低級的.其服務范圍最小:大學、體育場、電視臺級別最高,服務范圍最大。高級中心地功能多而全。第(3)題,高級居民點服務范圍大.彼此相距較遠.數目少。
答案:(1)城鎮級別越高,數目越少,城鎮級別越低,數目越多;高級居民點大多布局在低級居民點的中央。
(2)A、B、C B、C C
(3)級別越高的城鎮間平均距離越遠,級別越低的平均距離越近
16.解析:本題以某地區城市發展變化示意圖為載體考查城市化進程和主要特點,并結合兩城市人口變化折線圖考查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解題的關鍵是結合圖示分析2000年和1950年相比該地區城市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并聯系教材中城市化的相關知識。通過圖中信息可知,從1950年至2000年該地區城市數目不斷增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這些都是城市人口增長導致的結果;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也會導致城市發展出現差異.如圖中E城由于公路運輸的發展推動了其城市化的進程。
答案:(1)城市規模擴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數量增加(或出現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
(2)公路
(3)① 人口數量不斷下降 環境污染(或交通擁擠) 地價上漲(或經濟效益下降)
(4)城市建筑面積擴大,減少了生物多樣性溫室氣體排放多,出現“熱島”現象煙塵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霧天氣 減少降水對地下水的補給(或造成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和污染)
(5)D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