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圖為平原地區某城市的等地價線分布概況(等地價線數值從內到外依次遞減)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根據圖中信息可推知( )
A.圖中等地價線彎曲方向與交通通達度有關
B.從a到d依次分布有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
C.市區邊界應在d線附近
D.城市主干道為環形道路
該城市計劃新建一座大型火電廠,在圖中①②③④四地選擇廠址,最佳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下圖為平原地區某城市的等地價線分布概況(等地價線數值從內到外依次遞減)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根據圖中信息可推知( )
A.圖中等地價線彎曲方向與交通通達度有關
B.從a到d依次分布有商業區、工業區、住宅區
C.市區邊界應在d線附近
D.城市主干道為環形道路
2.該城市計劃新建一座大型火電廠,在圖中①②③④四地選擇廠址,最佳位置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經濟因素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影響城市
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讀華北平原某
城市等地租線圖,完成14~17題
|
①位于城市的幾何中心,商業活動
的范圍廣 ②商業活動歷史悠久,
早期就以教堂為中心自發形成了
商業中心 ③位于多條交通干線
交匯處,交通發達 ④建筑物高
大稠密,環境優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圖中等地租線a、b、c的付租能力關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16.該城市交通發展形成了環形—放射式道路網,從圖上可以看出放射式主干道共有:
A.3條 B.4條 C.5條 D.6條
17.擬規劃建設兩個新的工業開發區,宜布局在:
A.M、N B.P、Q C.M、P D.N、Q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某區域圖。
材料二 甘肅舟曲位于甘肅南部山區,2010年8月7日22點左右,甘肅舟曲縣突發泥石流災害。泥石流瞬間沖進縣城,并形成堰塞湖,至少造成127人遇難1294人失蹤。
(1)圖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區名稱是 ,簡述該地形區的地理意義。(10分)
(2)讀圖中等降水量線分布,分析圖示地區降水的分布特征。(4分)
(3)圖中字母B代表的等降水量線的數值是 ,分析該線閉合區域降水出現差異的原因。(6分)
(4)分析圖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征及其原因。(8分)
(5)讀圖和材料二,簡要分析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的原因。(8分)
*1、⑴B ⑵C *2、⑴C ⑵D
一、單項選擇題
1.B 2.B b方向等時速線稀疏.說明該方向車速慢,可能是由于人流量、車流量大所致;影響地價的因素有距市中。的遠近和交通通達度。
3.A 4.D 5.C P地無河流,不能進行河海聯運;化工小區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比較嚴重.應布局在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及遠離河流的上游,且④處靠近海港,海運便利;圖中等地租線在與公路、鐵路、河流交匯處向外凸,受交通因素影響明顯。
6.D 7.A 8.C AB線顯示,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下降;建設生態城市不能“因噎廢食”控制城市化進程,而集中布置城市用地有可能使問題更嚴重;解決交通擁堵應從引導、疏導等方面進行,但不能因此而禁止外省車輛進京。
9.C 10.B做題時.既要看箭頭的長短.又要看箭頭的斜率。根據圖中信息可以看出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化發展速度都比較快;乙城市發展過快,規模過大,容易出現嚴重的城市化問題。
11.C 12.B 第11題,從圖上可看出,1995年后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最快,我國城市化水平較低.2003年城市人口約占4 0%左右;第12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標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增加,即從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
13.A各國地域文化不同,對各國城市的建筑風格產生很大影響。
二、綜合題
14.解析:第(1)題.CBD是中心商務區的英文字母縮寫。第(2)題.住宅區的布局是否舍理.應主要考慮環境、質量等因素的影響。第(3)題,從城市三大功能區的角度看,圖示中并不缺少功能區。故缺少的功能區應從其他方面進行考慮。從圖示中看.工業區與住宅區之間缺少綠化區。
答案:(1)中心商業區。 空間分布特點:多分布于市區的中心地帶。
主要職能:是城市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展銷中心、購物中心、文化中心和服務中心等。
(2)較為合理。大部分住宅區位于市區的東西兩側,處在東南季風和西北季風的垂直方向上。(亦可答:有不合理之處。部分住宅區處在西北季風的下風向。)
(3)綠化區。地理意義:美化環境,吸煙除塵,凈化空氣,提高空氣質量.減弱噪聲,降低熱島效應。
15.解析:第(1)題,此題既是中心地理論的基礎知識,也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由圖可以看出,城鎮級別高低與城鎮數目多少的關系與分布關系。第(2)題,日常生活用品商店、水果店、報刊、理發店代表了三種級別居民點中最低級的.其服務范圍最小:大學、體育場、電視臺級別最高,服務范圍最大。高級中心地功能多而全。第(3)題,高級居民點服務范圍大.彼此相距較遠.數目少。
答案:(1)城鎮級別越高,數目越少,城鎮級別越低,數目越多;高級居民點大多布局在低級居民點的中央。
(2)A、B、C B、C C
(3)級別越高的城鎮間平均距離越遠,級別越低的平均距離越近
16.解析:本題以某地區城市發展變化示意圖為載體考查城市化進程和主要特點,并結合兩城市人口變化折線圖考查城市化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解題的關鍵是結合圖示分析2000年和1950年相比該地區城市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并聯系教材中城市化的相關知識。通過圖中信息可知,從1950年至2000年該地區城市數目不斷增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這些都是城市人口增長導致的結果;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也會導致城市發展出現差異.如圖中E城由于公路運輸的發展推動了其城市化的進程。
答案:(1)城市規模擴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數量增加(或出現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
(2)公路
(3)① 人口數量不斷下降 環境污染(或交通擁擠) 地價上漲(或經濟效益下降)
(4)城市建筑面積擴大,減少了生物多樣性溫室氣體排放多,出現“熱島”現象煙塵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霧天氣 減少降水對地下水的補給(或造成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和污染)
(5)D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